十二經脈養生法則

圖片來源:網路

大家是否知道,十二經脈對應12時辰段。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二經脈與十二時辰段的關係。

十二時辰小常識

子時:夜半十一時至翌晨一時。古時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分、未且、未央等別稱。

丑時:晨一時至三時,又稱雞鳴。

寅時:三至五時,別稱騎旦,平明,平旦。

卯時:五時至七時,為古時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因是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故又謂之曰出。

辰時:七時至九時,別稱食時。

巳時:九時至十一時。巳時又稱「隅中」。

午時:十一時至十三時,別稱日中,而正午十—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

未時:十三時至十五時。此時太陽蹉跌而下,開始偏西,故又謂之日側,日映。

申時:十五時至十七時。別稱哺時、曰哺。

Advertisements

酉時:十七時至十九時。酉時又叫日入。

戌時:十九時至二十一時,別稱黃昏。

亥時:二十一時至二十三時,此時正是夜闌人靜之夕,故又稱人定。亥時又稱黌夜。

十二經脈小常識

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是起於中焦,從肺經開始,依次是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而胳於肝經.再由肝經上注肺經,如此往複循環.

(一)手太陰肺經經(共11穴)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決,俠白之下是尺澤,

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經渠(qú)與太淵,魚際少商如韭葉.

(二) 手陽明大腸經經(共20穴)

手陽明穴起商陽(yáng),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lì)復溫溜(wēnliū),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五里近,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當,天鼎扶突(fútū)禾髎(héliáo)接,鼻旁五分號迎香。

Advertisements

(三)足陽明胃經(45穴)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qì)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頰(Jiá)車對,下關頭維和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yì)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及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shū)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沖穴,髀(Bì)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穴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下行內廷厲兌(duì)穴,大趾次趾之端中。

(四)足太陰脾經(21)

足太陰穴脾中州,隱白在足大趾頭,大都(dū)太白公孫盛,商丘三陰交可求,漏(lòu)谷地機陰陵泉,血(xuè)海萁(jī)門沖門開,府(fǔ)舍(shè)腹(fù)結大橫(héng)排,腹哀(āi)食竇(dòu)天溪(xī)連,胸鄉(xiāng)周榮(róng)大包盡,二十一穴太陰全。

(五)手少陰心經(9穴)

九穴心經手少陰,極泉青靈(líng)少海深,靈(líng)道通里陰郄(xì)穴,神門少府少(shào)沖尋。

(六)手太陽小腸經(19穴)

手太陽穴一十九,少澤前谷后溪數(shù),腕(wàn)骨陽谷養(yǎng)老繩,支(zhī)正小海外輔肘,肩貞(zhēn)臑(nào)俞(shù)接天宗(zōng),髎(liáo)外秉(bǐng)風曲(Qū)垣(yuán)首,肩外俞(shù)連肩中俞(shù),天窗(chuāng)乃與天容(róng)偶,銳骨之端上顴(quán)髎(liáo),聽宮(gōng)耳前珠上走。

(七)足太陽膀胱經(67穴)

足太陽穴六十七,睛明目內紅肉藏,攢竹眉沖與曲差,五處寸半上承光,通天絡卻玉枕昂,天柱后際大筋旁,大杼夾脊第一行,直下風門肺腧長,又厥陰腧與心腧,督腧膈腧俱一行,肝膽脾胃接三焦,腎腧氣海大腸鄉,關元小腸到膀胱,中臂白環仔細量,上髎次髎中復下,一空二空骶后當,會陽陰尾骨外取,附分夾脊第二行,魄戶膏肓神堂走,譩譆膈關魂門當,陽綱意舍乃胃倉,盲門志室續胞盲,二十一椎秩邊場,承扶臀橫紋中央,殷門浮隙委陽到,委中合陽承筋鄉,承山飛揚踝跗陽,崑崙仆參申脈忙,金門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陰小趾旁。

(八)足少陰腎經(27穴)

足少陰穴二十

七,湧泉然谷太溪益,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宜,陰谷漆內輔骨后,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連氣穴,四滿中注盲腧集,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半寸畢,步廊神封又靈墟,神藏或中俞府畢。

(九)手厥陰心包經(9穴)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隙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沖尋。

(十)手少陽三焦經(23穴)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沖液門中褚旁,陽池外關支溝正,會宗三陽四瀆長,天井清冷淵消爍,臑會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風瘈脈青,顱息角孫耳門鄉,禾髎前接絲竹空,三焦經穴此推詳。

(十一)足少陽膽經(44穴)

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召召。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陽白臨泣目窗畢,正營承靈腦空搖,風池肩井淵腋部,輒筋日月京門標,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風市召,中瀆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宵,陽輔懸鐘丘墟外,足臨泣與地五會,俠溪竅陰四趾端。

(十二)足厥陰肝經(14穴)

一十四穴足厥陰,大敦行間太沖侵,中封蠡溝中都近,膝關曲泉陰包臨,五里陰廉急脈穴,章門常對期門深。


十二經脈養生法則

一、肝經:丑時(1:00-3:00) 常見癥狀:胸悶、疲倦、黑眼圈。 宜:熟睡。

二、肺經:寅時(3:00-5:00) 常見癥狀:咳嗽、氣喘、喉嚨疼痛。 宜:熟睡。

三、大腸經:卯時(5:00-7:00) 常見癥狀:牙疼、頸部腫大。宜:起床喝溫開水,排便。

四、胃經:辰時(7:00-9:00) 常見癥狀:腹痛腸鳴,消化不良。 宜:及時吃早餐。

五、脾經:巳時(9:00-11:00) 常見癥狀:舌根強直、食則嘔吐、腹內發脹。宜:適量飲水。

六、心經:午時(11:00-13:00) 常見癥狀:喉嚨乾燥,頭疼,口渴難忍。宜:午餐,小憩。

七、小腸經:未時(13:00-15:00) 常見癥狀:喉嚨痛、肩痛如裂,臂痛如撕。宜:調理小腸。

八、膀胱經:申時(15:00-17:00) 常見癥狀:頭疼、眼睛痛、頸部痛。宜:適量飲水、運動、抓緊工作。

九、腎經:酉時(17:00-19:00) 常見癥狀: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鳴。宜:休息。

十、心包經:戌時(19:00-21:00) 常見癥狀:胸痛、心律不齊、手腳灼熱。宜:吃晚餐、心情快樂、散步。

十一、三焦經:亥時(21:00-23:00) 常見癥狀:聽聲音模糊、咽喉腫痛。宜:心平氣和、入睡。

十二、膽經:子時(23:00-1:00) 常見癥狀:頭暈目眩,口苦。 宜:睡覺。

未時如何調理小腸?

小腸的功能是對攝入的營養物質用於重吸收。

小腸出現問題常見癥狀:眼黃,眼澀,肩臂疼痛,腰背痛,乳腺增生,乳癰,面色桃紅,小便黃,咽喉痛,下頜腫,腹痛,腹瀉,大便稀溏,小便短少,重聽,耳鳴,聽力減弱,嘔吐,便秘,下腹痛,神經官能症。虛弱,膝,肩,手臂疼疼,頸部肌肉痙攣以及循行部位的疼痛。

因此,小腸需要認真調理,一旦小腸上的黏膜被破壞,很難修復。需要入場生活中大家飲食、生活作息等習慣進行調理。需要偶爾不時吃粗糧(即五穀雜糧:小麥、大豆、燕麥、高粱等等。),平時注意暴飲暴食、注意吃過多刺激性食物、同時注意按時作息、還有就是適量運動出汗,保證小腸的蠕動正常,這樣才能健康地進行吸收並且保證身體健康。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