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東城醫院郝健一醫生教您小兒捏脊步驟,圖解!

小兒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它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該療法比較適合應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疳積、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嘔吐、便秘,或者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緩解期等慢性疾病。

燕郊東城醫院,中醫兒科,郝健一,醫生,出生於中醫世家,郝氏中醫第四代傳人,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師從多為中醫名家,中醫名家關幼波、賀普仁再傳弟子。

特色:小兒推拿、捏脊、綠色貼針等

擅長:中醫中藥治療小兒疑難病及常見病,小兒推拿、捏脊、針、葯、骨法小針並用治療頸椎病、腰椎病等各種骨傷疼痛疾病及小兒感冒、咳嗽、發熱、疳積、厭食、腹瀉、生長發育遲緩、青少年脊柱畸形矯正、嬰幼兒肌性斜頸、面神經麻痹等兒科疾患。

郝健一醫生介紹說:

方法/步驟

  1. 1【龜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功用] 調理大腸,消炎,止瀉通便。

    [主治] 泄瀉,便秘,脫肛,遺尿。

  2. 2【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操作] 用兩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兩側肺俞,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100次,稱分推肺俞,或稱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 發熱,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3. 3【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

    [主治] 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捏脊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是指運用捏拿等手法刺激人體脊背部肌膚,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捏脊是各種手法的綜合動作,包括推、拿、捏、捻、放、提、揉、按,稱為「捏脊八法」。

    小兒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注意事項

  • 1、時段 捏脊最好在寶寶早上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寶寶的配合度也較高。捏脊前要先脫去寶寶的衣服,露出整個背部,讓寶寶保持平趴的姿勢,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 2、溫度 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傷寶寶的細嫩皮膚。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涼的手給寶寶進行捏脊,以免寶寶受到刺激無法平趴,或者讓寶寶受凍生病。捏脊的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 3、時間 捏脊時,最好是晨起時或晚睡時捏脊,不要在飯後一小時內捏脊,不要在小兒哭鬧或睡著時捏脊。 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以免寶寶身體裸露時間過長,導致著涼感冒。捏脊時間過長的話療效也沒有那麼好。

  • 4、手法 (1)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後逐漸加重,使小兒慢慢適應。 (2)要捏捻,不可擰轉。 (3)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 5、年齡 嬰兒必須在會翻身自行俯卧時才可以給予捏脊療法,若嬰兒太小,就強行將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嬰兒不必要的扭傷,甚至在捏脊過程中出現窒息。 因此,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 6、禁忌 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 【禁忌症】 小兒捏脊療法對一些小兒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療效。但當小兒出現如感冒、急性腹瀉等急性疾病時,不適宜行捏脊療法,需驅逐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療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