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對脾胃學說之貢獻(五)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是代表方劑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脾胃論》 一書中共載方 63 首。其中, 除羌活勝濕湯、異功散、 五苓散、枳術散、備急丸、三黃丸、 白朮丸、平胃散外, 其餘均為李東垣所創。時人多以補中益氣湯為李 東垣脾胃內傷學說的代表方劑。筆 者學習后認為,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 湯才是真正全面體現李東垣脾胃 病治療思想的代表方。

在《脾胃虛實傳變論》和《脾 胃勝衰論》中, 李東垣反覆強調飲 食不節、勞倦過度、寒溫不適以及情 志失常可導致脾胃氣虛, 臟腑功能 紊亂, 氣機升降失調, 引起清陽下 陷, 陰火上乘, 形成脾胃內傷的發病 機理, 並針對脾胃氣虛、清陽下陷、 陰火上沖 3 個脾胃內傷的關鍵環 節, 確定了益氣、昇陽、瀉火的基本 治法, 而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則是 《脾胃論》所載的第一個方劑。

Advertisements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以柴胡為君葯, 分量獨重, 以升下陷之陽 氣; 唯恐其昇陽之力不足故加升麻、羌活為助。輔以黃芪、人蔘、蒼 術、炙甘草甘溫補益脾胃, 伺脾旺 則脾陽不下陷, 陰火不上升。倘若 陰火上升則佐以黃芩、黃連、石膏 以瀉陰火。本方對於「飲食傷胃, 勞倦傷脾, 脾胃虛, 則火邪乘之而 生大熱」諸證尤為適宜。

推而論之, 李東垣治療脾胃病 的眾多方劑都是根據補脾胃瀉陰 火昇陽湯加減化裁而成的, 只是在 益氣、昇陽、瀉火的藥物選擇和葯 量比重上有所區別。

益氣 ( 補脾胃)

脾胃是元氣之本, 元氣是健康 之本, 脾胃傷則元氣衰, 元氣衰則 疾病生。脾胃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 紐 ( 而且更側重於升的一面) , 只 有脾氣升發, 水谷之氣才能上行, 元氣才會充沛, 生機才能洋溢活 躍。李東垣遵 《內經》「勞者溫 之」、「損者益之」、「陷者舉之」 之旨, 常用黃芪、人蔘、甘草 3 葯補 脾胃之元氣, 並強調這 3 味葯為「除濕熱、煩熱之聖葯也。」 ( 《脾胃 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 )

Advertisements

昇陽

升麻、柴胡少量用之便可升 陽。李東垣說:「脾胃氣衰, 不能升 發陽氣, 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 味以引元氣之升」。(《脾胃論·長 夏濕熱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氣湯 論》 )又說:「脾胃不足之證, 須少 用升麻, 乃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葯 也。使行陽道, 自脾胃中右遷, 少陽 行春令, 生萬化之根蒂也。更少加 柴胡, 使諸經右遷, 生髮陰陽之氣, 以滋春之和氣也」。如清陽下陷嚴 重者酌加羌活、獨活、防風、荊芥、 葛根、白芷、蔓荊子、藁本、荷葉等 2~3 味, 均需小量。

瀉火

對某些本虛標實、陰火上乘的 病證, 宜在甘溫劑中適當佐用某些 苦寒葯以瀉其火, 如黃芩、黃連、黃 柏、石膏、寒水石之類。但用苦寒直 折之法治療「陰火」需審慎,「不 可久服, 恐助陰氣而為害也」。因 為脾胃虛弱是造成元氣不足、陰火 上乘的主要原因, 昇陽益氣, 脾胃 之氣上升, 陰火自行斂降。這裡益 氣昇陽是主導思想, 瀉火屬權宜之 計。補中益氣湯雖是李東垣所創著 名方劑, 可昇陽益氣, 調補脾胃, 用 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引起的諸 多病證, 但無瀉陰火之作用。若陰 火明顯時用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治療更為對症。

下一期:李東垣對脾胃學說之貢獻(六) 首創「甘溫除大熱」法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