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孟子、伏羲氏、周文王都是道教法術的來源

本文由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作者授權發布,摘自該書《前言:與中國歷史血肉相連的文化國粹》一章。原文刊發於百度閱讀:

https://yuedu.baidu.com/ebook/66a711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5


除「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文化源頭外,還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這四大重要文化源頭,都對道教的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孔子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義」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思想后,由此構成宗教道德觀的主體,並將這種倫理道德與長生成仙思想結合,以神仙的權威驅使人們奉持踐行。對此,《太平經》在提出「天地君父師」倫理體系后,又繼續發展為影響深遠的「天地君親師」世俗倫理規範,並再提出以「樂生好善」實現「太平世道」的目標。同時,董仲舒在宣揚天人感應、陰陽災異、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學后,道教又將其與隨之而起的宣揚星象預言、經籍圖籙、呼神劾鬼的讖緯神學一併吸收。

Advertisements

墨子

墨家思想方面

因為《墨子》曾經提倡尊天明鬼,並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賞善罰惡的至上權威,以借上天來推行兼愛非攻的主張;同時他還將「鬼」的範圍由「人死為鬼」擴大到「天地山川鬼神」,這也就為祭祀天地亡靈提供了依據;不僅於此,當時墨子站在小生產者立場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觀點,也被《太平經》繼承發展;並且,墨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繼承。

周文王

易學理論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總結的《周易》,不僅為儒家五經之首,同時也為道家三玄之一。因此,在自古以來對《周易》所作註釋逐漸形成為一門獨立學問(《易學》)的過程中,道教也將《易經》當做基礎經典而廣泛探討、演繹和應用。當魏伯陽(公元100~170年。東漢著黃老道家、煉丹理論家,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名翱,字伯陽,號雲牙子。雖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著《周易參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學說的理論基礎,被奉為「萬古丹經王」,因而後世將他奉為神仙)於東漢中期借《周易》爻象論述煉丹修仙的方法,將「大易」、「黃老」、「爐火」三者參合,針對以往養生術和煉丹術作出總結並創作完成《周易參同契》后,他強調修鍊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個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與「丹道」相通的理論依據。就此,道教在將《易經》的內容和形式吸收為宗教觀點后:以《周易》中至高無上的「天」為模型塑造了「天尊」這一最高神靈,並將對玄學方術、符籙丹道、齋醮科儀等理論實踐貫穿於「以易解道」的發展全過程。

Advertisements

陰陽五行學

陰陽學說方面

其相關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論述。陰陽是「炁」的屬性,陰陽二氣具有化生萬物的力量;而有關「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物質及屬性的五行概念,則最早可見於《尚書•洪範》中的記載。以此,鄒衍早在戰國時就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創立了「陰陽五行學說(即陰陽家)」,藉以闡釋「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給五行賦予社會屬性來說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趨勢。在鄒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后,作為神仙方術的理論基礎,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陰陽五行又成為道教修鍊法術理論的重要來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