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藥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

抗痛風葯可以分為兩類,即控制關節癥狀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兩類藥物。前者的代表藥物主要包括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葯;後者的代表藥物主要包括降低血尿酸濃度的丙磺舒、苯溴馬隆,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呤醇等藥物

合理用藥·安全用藥

避免使用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藥物

對高尿酸血症和痛風者應避免使用以下藥物:

1.非甾體抗炎葯:阿司匹林、貝諾酯可引起尿酸升髙。

2.利尿劑:氫氯噻嗪、甲氯噻嗪等可增加近曲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減少腎小管對尿酸的分泌,可致高尿酸血症,其他利尿劑托拉塞米、依他尼酸也有此反應。

3.抗高血壓葯:利血平、二氮嗪、替米沙坦、氯沙坦。

4.抗糖尿病葯:胰島素。

5.免疫抑製劑:環孢素、巰嘌呤、麥考酚嗎乙酯、他克莫司、西羅莫司、巴利昔單抗(劑量相關效應)。

Advertisements

6.抗菌藥物:青霉素、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抗結核葯吡嗪醯胺、乙胺丁醇等減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7.維生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

8.抗腫瘤葯:環磷醯胺、異環磷醯胺、白消安、塞替派、阿糖胞苷、硫鳥嘌呤、巰嘌呤、 羥基脲、長春鹼、長春新鹼、門冬醯胺酶、替尼泊苷、順鉑、卡鉑、洛鉑、奧沙利鉑等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治療時宜同時給予別嘌醇並鹼化尿液。

在痛風急性期禁用別嘌醇

別嘌醇及其代謝物可抑制次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從而使尿酸生成減少,降低血尿酸濃度,減少尿酸鹽在骨、關節及腎的沉積,有助於結石的溶解,促使痛風結節的消散。長期應用不僅可抑制痛風右的形成或增大,並使已形成的痛風石逐漸縮小和溶解。

在急性期禁用抑制尿酸生成藥,抑制尿酸生成藥別嘌醇不僅無抗炎鎮痛作用,且會使組織中的尿酸結晶減少和血尿酸下降過快,促使類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結晶而加重炎症反應,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Advertisements

為避免上述情況,如治療早期別嘌醇沒有與丙磺舒和磺吡酮聯合應用,則儘早服用秋水仙鹼,別嘌醇通常在痛風發作平穩后2周開始應用,但對在緩解期已應用的患者在急性發作時可繼續應用。

1.如1年之內第2次發作或進一步發作,應給與簡單的抑制尿酸合成藥別嘌醇。

2.別嘌醇在單純痛風的長期治療需從50-100mg/d開始,每幾周增加50 -100mg。視腎功能情況調整劑量最終達到治療目標(尿酸<300mmol/L)。最大劑量900mg/d。

3.別嘌醇在應用初期可發生尿酸轉移性痛風發作,故於初始4-8周內與小劑量秋水仙鹼聯合服用。

痛風急性期鎮痛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痛風的急性期不能應用阿司匹林,主要緣於體內的尿酸經腎小管濾過,在近曲小管中段被分泌和重吸收,尿酸的分泌增加和重吸收減少則使尿酸鹽減少。急性期不可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有:

1.可抑制腎小管的分泌轉運而致尿酸在腎臟瀦留;

2.阿司匹林、貝諾酯等雖可緩解輕、中度關節痛,但可使血漿糖皮質激素濃度受到抑制、血漿胰島素增高和血尿酸排泄減少,使尿酸在體內瀦留,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小劑量阿司匹林(75-150mg/d)對血尿酸水平幾無明顯影響,但大劑量(600-2400mg/d)則可干擾尿酸的排泄,應避免使用。

盡量水化和鹼化治療

必須維持尿液pH值 6.5-6.9,並多飲水,水的滲透壓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並防止夜間尿液濃縮和利於排酸。

使用排酸葯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馬隆可使患者尿液中尿酸濃度增加,同時所排泄的尿酸鹽晶體易在泌尿道沉積(結石),服用期間需要足量的水分攝入,服用鹼性葯(如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

鹼化尿液(碳酸氫鈉3 g/d、枸櫞酸鈉3 g/d),維持尿液pH值為6.5,可預防發生腎結石,同時促進尿酸的排除。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