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怎麼辦?艾灸調理要灸哪些穴位?

中醫藥學無慢性膽囊炎的病名。類似本病癥狀描述的有「腹痛」、「脅痛」、「膽脹」等。

中醫藥學的解剖學所說的膽和現代醫學相同,對肝和膽關係的描述和現代醫藥學的描述有許多相似。中醫藥學認為膽的功能是通降下行,並有賴於肝氣的條達。所以氣血、情志、飲食、外邪、蟲傷等會影響肝的致病因素,也是膽的致病因素。

總而言之,一切引起膽的通降下行功能障礙的原因,都是引起本病的原因。而膽的通降下行功能又有賴於肝的功能正常。中醫藥學認為肝和膽相表裡,肝膽和脾胃的關係密切。

所以本病定位在膽,病機的要點在肝、膽、脾。

急性期:急性膽囊炎,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劇烈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腹脹和食慾下降、黃疸。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表現為腹痛、寒戰、發熱和黃疸。急慢性都以實證多見,以肋痛為主症。急性期建議先去醫院控制住癥狀后再採用艾灸輔助治療。

Advertisements

慢性期:多為右上腹部或上腹部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進食油膩食物或勞累后癥狀加重。慢性者伴有輕微消化道不適、或口乾咽干。急性伴有便結、尿黃等

  艾灸穴位:

足三里、陽陵泉、膽囊穴、期門穴、日月、肝俞、膽俞、太沖穴

  艾灸時間:

每天1次,每次每個穴位艾灸30分鐘;10天為一周期,結束后休息2天,再進行下一周期。

建 議:

1,膽囊疼痛部位是主灸點;

2,忌食油膩食物;

3,晚上艾草餅泡腳,行氣活血,水溫以不超過50°為宜,以身體微微出汗就好。然後按摩足部穴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