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謀略過人卻獨獨缺少一樣東西

在我國歷史上,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很高,正史上對於諸葛亮的讚揚,基本上都是肯定他的作為和精神,但是實際上被認為是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的軍事天才,正史上記載並不多。

《三國志》和《資治通鑒》里沒有記載太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無論是火燒博望坡,空城計,還是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等,並沒有具體明文記載。書中對於諸葛亮過多記載的是他的治國能力和才略。公元207年,「隆中對」時諸葛亮提出了三足鼎立的理論,而此後的幾十年裡諸葛亮深受劉備和劉禪兩代帝王信任。

諸葛亮的才略則是不得不提的,無論是三足鼎立的理論提出,還是以後的外交政策,聯合東吳抗擊曹魏,諸葛亮做的都是沒有問題的。劉備佔據荊州的同時,也佔據了益州和漢中,蜀漢集團勢力達到了頂峰,然而三足鼎立局面的關鍵人物魯肅去世后,孫權趁關羽北伐之機,奪取了荊州,然後關羽被害,劉備東征大敗,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此動搖。

Advertisements

此後諸葛亮開始執政,諸葛亮面對國內外的形勢,開展內部建設,外觀時局變化,等待著實現霸業的機會。從公元227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數次北伐均無功而返。諸葛亮多次北伐未見成效,反而加重了蜀漢政權的壓力,這也導致了諸葛亮去世多年後,蜀漢滅亡。

諸葛亮為人謹慎,處事和為人有自己的一套準則,諸葛亮在治理蜀漢政權時,諸葛亮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執法嚴明,蜀漢被治理的也是不錯的。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諸葛亮在才略和軍事,治國能力上都是沒有問題的,諸葛亮因此在我國才會家喻戶曉,成為智慧的化身。

但是諸葛亮雖然才略過人,但是獨獨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放權。放權屬於宏觀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很多人貢獻力量,那麼需要的就不是少數人,需要的一個團隊。而團隊里最需要的就是放權。讓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顯然這一方面諸葛亮做的就不夠。

Advertisements

諸葛亮做事過於小心,凡事自己親力親為,不能發揮下屬的才能,因而不能發揮團隊整體的力量,諸葛亮執政多年,不會栽培人也不會培養人,蜀漢政權當時本就缺少人才,但是諸葛亮的培養力度並不大,於是蜀漢人才凋零也是必然的,於是就有了那句「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

栽培人才是領袖最重要的工作。諸葛亮先求戰而後求勝,以蜀國單薄的軍力,從227年到234年,七年六齣祁山,攻打強大的魏國。結果,司馬懿輕輕鬆鬆的不戰而屈服了蜀國的軍隊;諸葛亮卻勞民傷財,而最後是人亡國衰。諸葛亮不放權,使得蜀漢後期人才斷層,缺少獨當一面的人才,這也許就是諸葛亮始料未及的吧。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