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在歷史的濃縮中的鳳岩村

廣西南疆隨想曲15

 鳳岩村不僅以它奇特的民居出名,更難得的是在方圓百里的恭城乃至整個桂林,沒有哪個村屯像它仍大量保存著解放初期宣傳剿匪、土改、抗美援朝的標語、圖畫,讓來到這兒的人彷彿走進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感覺到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脈搏在跳動。

 一個有480多戶1500多人口的古瑤寨,全村的老屋都緊貼著一隻巨鳥似的「飛鳳山」而建構,坐南朝北的房屋的大門卻都朝向東方的「鳳頭」,各家的廳堂、天井和廂房均呈扁長形,寬不過二三米。放眼望去,青山長嶺下,是蜿蜒一里多長的青石板路和一長溜的清代門樓。

山村叫鳳岩,距蓮花鎮約5公里。村中現存的老宅樓大多為清道光后所建。康熙後期,始祖侯昌、侯盛二公從千家洞攜家小先到勢江後來鳳岩落腳拓荒,至今已出了第16代,俸家到這兒也有約300年了。

Advertisements

鳳岩村不僅以它奇特的民居出名,更難得的是在方圓百里的恭城乃至整個桂林,沒有哪個村屯像它仍大量保存著解放初期宣傳剿匪、土改、抗美援朝的標語、圖畫,讓來到這兒的人彷彿走進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感覺到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脈搏在跳動。

為什麼都背靠著莽莽的飛鳳山興建住宅?因為有山有水「有鳳來儀」大吉大利。茶江的支流勢江水如羅帶縈村西北而過。為了沾上「飛鳳」的靈氣和福氣,也為了安全,各家的屋宅都緊貼著山崖而建,且大門口一致朝著「鳳嘴」。「鳳嘴」之下是山寨大門,寨門夾在青石壘砌的土樓與寨牆之間,用五六厘米厚的杉木板做成門板,10來厘米粗的圓雜木做門杠,日頭落了嶺,門杠一下,整個山寨宛如鐵桶一般,水潑不進。

Advertisements

 初秋的鳳岩靜悄悄的,山風輕輕掠過山野,人們都忙著上山收果去了。山村裡,一處處解放初期的「歷史遺迹」十分搶眼。一座清代老宅花窗旁的牆壁上,有毛筆正楷書寫的長6米高2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雖經風雨剝蝕,40條法規卻依然赫然在目。落款為:「鳳岩農協會抄,一九五一年七月。」

一板青磚古牆上,有題名「王占龍」寫的「地主和螞蟥」的打油詩:「地主和螞蟥,同樣毒心腸……農民的血汗,統統被吸光。來了共產黨,升起紅太陽,把它消滅光!」另一塊牆壁上有一巨幅漫畫《殺匪鋤特》,落款為:「教工隊,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六日」。還有巨幅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地圖」,與我國安東市隔鴨綠江相望的新義州,平壤、通川等城市和「三八線」仍清晰可見。一些農舍牆上刷著大標語:「田地收回家有理!」「清挖匪根保證土改!」「中農是一家,團結起來力量大!」落款為:「桂北土改隊宣。」

今年86歲的俸文波老人回憶說,1949年12月11日恭城解放,當地殘餘的國民黨勢力暗地密謀策劃暴動。1951年1月26日至30日,土匪圍攻縣城,另一批土匪包圍了蓮花鄉工作隊駐地。土匪還攻佔了附近的勢江,洗劫了鳳岩村。蓮花這一帶的土匪頭子是原國民黨政府勢江鄉長、自封為匪「12軍軍長」的張興貴。我解放軍援軍到達后,土匪向山區潰逃。張匪依仗他是勢江人,地形熟,繼續與我軍周旋。解放軍集中兵力對全縣的土匪進行清剿。恭城人民全民皆兵,縣、區、鄉成立治安委員會、情報站,組成武工隊,共消滅殘匪2500多人,張興貴也被打死,匪患基本上肅清。而鳳岩村裡多處與清匪和土改有關的標語、圖畫,正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