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弗——「反藝術的藝術」!

基弗作品

安塞姆·基弗是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之一,他被公認為德國當代最重要的美術家。基弗具有獨特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對文化、歷史、社會的強烈反思和追問。正如著名美術史學家阿森納所指出的那樣:「這位怪僻而孤獨的歐洲天才,創造了一個被自知之明和憐憫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令人深刻反思的、最終充滿希望的景象。」

安塞姆·基弗與德國新表現主義

自二戰結束至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藝術舞台上,以波普藝術、觀念藝術、極少主義為主的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的藝術形式大行其道並迅速席捲全球,豐富多樣的媒介不斷突破著想象的能指並騷動著藝術家們躍躍欲試,觀念上「再創造」式的標新立異層出不窮地挑戰著人們的價值判斷,美國抽象派繪畫在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強勢輸出之下便似乎不可避免地俘獲了大批信眾,而傳統的架上繪畫則猶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被遺忘已久。隨著觀念和行為逐漸走向空洞和淺薄的沉寂,以安塞爾姆·基弗、喬治·巴塞利茲、約爾格·伊門多夫、A·R·彭克、西格瑪·波爾克、馬庫斯·呂佩爾茲六位德國藝術家為代表的新表現主義應運而生,藝術家用極其誇張、變異、內省的藝術手法創作的架上繪畫舉世矚目,標誌著傳統繪畫的回歸,並引領了藝術發展的新方向。

Advertisements

作為一種國際性藝術風潮,新表現主義在義大利被稱為超前衛藝術,在法國被稱為自由具象,在美國被稱為新繪畫藝術。它以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為楷模,同樣以表現自我為主旨,在畫面和情感方面顯示了對表現主義的回歸傾向,但在思想、題材、技法上則不盡相同,且新表現主義在表達方式上更為晦澀和抒情,打破了舊錶現主義的情感單一性。可以說新表現主義在繼承與延伸傳統的同時又存在著割裂,更是對波普藝術、觀念藝術、極少主義的一種反叛,在這或許該稱之為思想內涵的層面上,歷史早已為其定下了基調。

基弗作品

大多數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出生於二戰時期,這一代人並不具備世紀初那些前衛藝術家的革命精神,而變得現實得多,他們不在乎什麼驚奇的藝術手法和孤高的理想,在創作觀念和技法層面表現出了兼容並包、拿來主義的態度,在具象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主義風格獨特的表現力,從視覺符號、形象特徵、歷史經驗、政治行為以及材料技法等不同方面各自進行搬用和綜合,同時著力挖掘留存於民間傳說、象徵、神話和文化史詩中的德國浪漫傳統,展示了當代繪畫的多元可能,開闢出繪畫中一個自由的新天地。

Advertisements

基弗作品

在此意義上,表現主義提供了形式的另一種可能性,即自我表現(包括內容、形式上的自由選擇和個性的釋放)。一般說來,表現主義並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亦非一種可以直接參照和搬用的形式,但它具有深刻地表現精神的氣質。藝術家們很少把形式和風格作為自我目的來對待,而是更多地關心情感,對形而上學的、倫理的、宗教的、社會的以及心理學方面的觀點也不乏興趣。對他們而言,藝術和生活從認識上來講是一致的,因此表現主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精神與觀念上。故而同樣的,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們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進而表現事物的內在本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環境的描繪而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再停留於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展示其永恆的品質。

基弗作品

基弗的作品常以聖經、北歐神話、瓦格納的音樂、保羅·策蘭的詩歌以及對納粹的諷刺為主題,晦澀而富有詩意,隱含一種飽經苦難與追索意味的歷史厚重感,滲透著對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浪漫主義傳統的重新挖掘,以及對於復興德國理想主義光榮夢想的詩意召喚,給人以強烈而壓迫的視覺衝擊。他渴望用繪畫來重新界定德國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迫使人們面對那令人不安的、廢墟般的、瞬間即逝的道德信息,卻又創造了一個被自知之明和憐憫之心拯救了的、通過深刻反思而最終充滿希望的景象世界。基弗用「反藝術的藝術」在引領人們思考的同時,安撫心靈、彌補缺失,也因此「開啟了一種繪畫語言的能力,正是這種語言將觀賞者變為讀者」。


原文:《安塞姆·基弗為什麼能引起關注?》-李坤凝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6年12月總146期

更多精彩內容鏈接:

金陵三傑——書畫市場誰主沉浮?

書畫|淺談八大山人作品——藝術價值及辨偽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藝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