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三大益處,但不能隨意施灸!灸對穴位能舒筋通絡、延年益壽

艾灸和拔罐一樣,是已經流傳了千年之久的一種中醫療法。艾灸取至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用艾葉製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后熏烤身體的相應穴位,是一種可以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艾灸有活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去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

艾灸有三大益處:

1、防病健身,延年益壽

艾灸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氣常盛,氣血充足。常灸氣海、關元,可使陽氣常盈,精神飽滿,增強人體免疫力。

更為重要的是命門,命門為人之基礎,中醫將命門比喻成一個小火爐,爐火旺則生命力強。因此艾灸可以時常為你的小火爐添火。

2、活經通絡、祛濕散寒

中醫常將陽氣比喻為太陽,陽氣充盈全身就像太陽照耀大地,陽氣不足則陰氣盛行、陰盛而陽衰則會導致血液運作不暢。長此以久,脈絡瘀阻、寒濕凝滯,會引起關節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瀉、痛經等病症。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中醫對痛症的解釋,而艾灸可以溫煦氣血以散寒,加快氣血運作以通絡,是很不錯的散寒、止痛的綠色療法。

3、灸補陽氣、回陽救逆

中醫認為,中氣不足、陽氣下陷可引起多種病症,如久瀉、遺尿液、遺精、陽痿、崩漏、帶下、脫肛等。長期陽氣不足更加會引起人體內部陰寒偏盛,呈現手冰足冷,皮膚怕冷,即便穿再多衣服,也不覺得暖和。

艾灸可以外補陽內除陰。陽氣充盈,能提升我們臟器的運轉能力,併發散到體表以禦寒。如果你一旦察覺近來精力降低了,又或是比平日怕冷,估計就是陽氣不足的緣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補給陽氣,讓生命充滿陽光。

艾灸雖有三大益處,但不能隨意施灸,灸對穴位才能舒筋通絡、延年益壽。

一、灸氣海穴

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灸氣海能促使其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勞累等。

艾灸氣海穴還可防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液、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急、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艾灸能溫經通絡、驅寒散瘀、扶陽補正、回陽救逆、行氣活血、消瘀散結、補中益氣。多用於虛、寒、陰症為主的多種病症,適宜寒性體質(手腳冰冷、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男女老少都可以。

二、灸神闕穴

神闕穴處於人體奇經八脈的任脈上,具體所處即人們通俗所稱的肚臍眼。古人覺得:人出生的同時,臍帶一剪斷,人的先天神明就缺失了,因此肚臍叫神闕穴。

元氣衰弱則百病纏身,但只要重新喚醒元神和元氣,所有病症都能很快治癒。要刺激元神、元氣,可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這個地方就是神闕。

三、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別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除困解乏、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艾灸此穴,可緩解、治癒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量導致的勞累、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量導致的頭暈腦脹、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病症。

我們除了可以艾灸除濕氣,還可以加入食療,進一步的幫助我們祛除人體內部濕邪。

1、薏米冬瓜排骨湯

材料:薏米80克、帶皮冬瓜600克、排骨800克、調味15克

做法:薏米炒黃,其他材料洗凈入鍋,將薏米排骨燉至爛熟加入調味即可出鍋。

2、冬菊火麻茶——祛濕排毒茶

冬菊火麻茶由火麻仁,梔子,人蔘,冬瓜,金絲皇菊,藿香,蓮子,甘草,砂仁,線葉金雀花等20種成分製成。每日泡水喝,每日用量不超過10g就行了。長期堅持飲用可以排毒利濕、清熱利尿,健脾潤燥。

火麻仁,是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種仁,又稱麻子仁、大麻仁、火麻子,秋、冬季採收成熟的果實,晒乾,除去外殼用,亦有不去殼用的,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火麻仁,味甘,性平,能益脾補虛,養陰潤燥,通便。

梔子是中醫常用的中藥,用於治療多種炎症,用梔子可以清熱,消炎、鎮痛。梔子的提取液又有利膽、鎮靜、降壓、抗菌、抑制平滑肌等作用。

總結:

你艾灸過嗎?你艾灸對了嗎?

------------------------------

喜歡此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得到更多的養生保健資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