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腦軸:腸道微生物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關鍵嗎?

我們正在慢慢地了解人體內數以萬億計的細菌,越來越清楚的是,我們的這個「第二」基因組不僅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而且對我們的精神狀態也有重大影響。腸道微生物與許多精神疾病相關,比如多動症和自閉症;腸道微生物也可以影響我們的食慾和食物偏好。

微生物-腸-腦軸

腸道神經系統可以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進行交流,通常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雖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認為信號傳遞主要是從大腦到腸道,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信號也可以從腸道傳遞到大腦。腸腦軸參與多種生理過程,包括飽腹感、食物攝入、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的調節。

最近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這一信號交流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現在發現微生物-腸-腦軸不僅對我們的食慾和新陳代謝有影響,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思想和情緒。

Advertisements

研究人員仍在繼續研究細菌與大腦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但細菌似乎也可以通過操縱免疫系統以及產生神經遞質來與大腦進行信號傳遞。目前的觀點認為,腸道菌群失調會通過幾種不同的作用機制來改變腸道和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的改變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

研究都發現了啥?

一般行為和大腦活性

  • 動物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大腦神經生化和行為,而與其它因素無關;與擁有正常腸道菌群的小鼠相比,無菌小鼠的運動活性增加,焦慮減少。

  • 一項人類研究發現,健康女性連續四周攝入一種含有益生菌的發酵乳製品,會影響控制情緒和感覺的大腦區域的活性。

抑鬱和焦慮

  • 小鼠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減少應激誘導的皮質酮水平升高以及焦慮和抑鬱樣行為。

    Advertisements

  • 重度抑鬱症患者處於系統性氧化應激和低水平的慢性炎癥狀態。

  • 炎症和氧化應激既是抑鬱症的原因,也是抑鬱症的結果。

  • 腸道通透性增加、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以及細菌內毒素易位在焦慮和抑鬱中發揮重要作用。

  • 壓力、抑鬱癥狀和高水平的焦慮都與快餐選擇頻率增加以及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的過度攝入有關。所有這些因素都可以導致炎症性的腸道菌群。

  • 有益於腸道菌群的食物通常能改善抑鬱癥狀。

  • 調節腸道菌群是治療重度抑鬱和焦慮的潛在方法。

自閉症

  • 動物和人類的研究都表明,自閉症患者的腸道菌群發生了改變,而胃腸道癥狀與自閉症的嚴重程度似乎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 自閉症患者的腸道屏障功能發生改變。

  • 飲食或腸道細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能是引發自閉症或自閉症樣行為的環境因素。

  • 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緩解小鼠的自閉症樣行為。

  • 益生菌和其它調節腸道菌群的方法可能很快被用於治療自閉症和其它神經發育障礙。

精神分裂

  • 胃腸道炎症是精神分裂症的相關病理原因之一。

  • 腸道通透性增加和內毒素血症促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

強迫症

  • 一種新的假說認為,強迫症的根本原因是腸道菌群功能紊亂,這導致了對強迫性思維的易感性。因為強迫症通常是由於抗生素的使用、壓力生活事件或其它可能破壞腸道菌群的因素引起的。

其它精神疾病

微生物-腸-腦軸是一個不斷擴大的研究領域,目前還不清楚微生物在大多數精神健康問題的病因學和發病機制中發揮何種作用。研究才剛剛開始揭開腸道微生物和大腦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面紗,腸道細菌在多動症、雙相情感障礙、老年痴呆症和其它類型的精神疾病中也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精神疾病並不全在你的腦子裡

「精神障礙」和「精神疾病」的說法實際上是很容易誤導人的,通常認為它們是腦子的問題,但現在我們知道,精神障礙與腸道通透性增加、腸道菌群改變、炎症、氧化應激以及其它代謝和生理問題有關。現在是時候停止把大腦看作一個獨立的器官了,應該把精神疾病與身體其它部位特別是腸道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

精神疾病的增加與人類微生物組的改變有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精神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一些流行病學家正將精神疾病視為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有趣的是,在同一時期,人類微生物組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抗生素,西式飲食,剖腹產,配方奶餵養,以及加工食品的攝入增加等因素都促進了胃腸道菌群失調。

雖然這種相關性本身並不能證明任何東西,但是構成我們身體大約90%的細胞以及99%的DNA的微生物能夠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這並不是不可能。

精神疾病的治療

雖然,要了解調節微生物治療精神疾病的具體好處仍然需要更多的人類臨床研究,但是許多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測試某些特定的微生物——「益心菌」(psychobiotics)的作用,它們可以提供一些神經活性物質作用於腸腦軸。

治療腸道菌群失調的關鍵是改變腸道菌群,使「好」細菌能夠繁殖,而病原體被抑制。要了解像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這樣的益生菌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是否有用,我們必須從科學研究中獲得的唯一確鑿的證據就是它們能否改善抑鬱症和自閉症的癥狀。

基於現有的數據,調節腸道菌群對大多數精神疾病很有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僅僅通過服用益生菌補充劑可能還不夠,還有必要改善飲食、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可能才能看到顯著的改善。

嚴重的腸道菌群失調通常很難治療,而糞菌移植通常是克服病原菌過度生長的唯一途徑。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治療精神疾病,我們認為,解決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關鍵。

雖然我們相信腸道菌群對我們的大腦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但我們仍然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微生物和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群落以使其對我們有利。同樣重要的是,儘管我們知道微生物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但我們還並不知道其影響程度。

慢性壓力和抑鬱本身可以改變腸道細菌組成,因此很難確定其因果關係。腸道菌群的紊亂可導致抑鬱的發生,而抑鬱又會進一步影響腸道菌群,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然而,腸道菌群的改變通常先於強迫症等精神健康問題的發生,益生菌以及其它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措施已經成功地用於治療許多健康問題,這些事實均表明腸道菌群對大腦的影響以及在精神疾病發病中的作用。

儘管許多研究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成功地治療了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但是仍需要全面的人體臨床研究來調查糞菌移植、益生菌或益生元在治療諸如自閉症、多動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目前的治療在很大程度仍然是實驗性的。

圖片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