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政是否將瓦解?

作者:豐禾刀

土地財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屬於地方財政收入的一種。中國的「土地財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政收入,也就是說通過賣地的土地出讓金來滿足財政需求。

1、土地財政的由來

1994年,分稅制開始推行,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權,缺錢的地方政府有了賣地衝動,另外中央要求政府要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地方政府逐漸成為唯一賣家。

兩者因素相疊加,一個既想賣地,又能唯一賣地的實體出現了,土地+財政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到創紀錄的4.29萬億元。財政部發布的「2017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17年前11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1390億元,同比增長35.3%。如不出意外,2017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將超過2014年的4.29萬億元,再創下歷史新高。

Advertisements

2、土地財政利弊

從過往歷史看,這種模式有其優勢,政府通過管理土地出讓節奏來調節市場供需,盡量避免土地供應量過大造成樓市庫存,或者避免土地供應量小推高房價上漲預期;同時通過統一的公開出讓,可避免土地私下轉讓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

弊端也比較多:

1)造成城鄉差距繼續擴大。土地收入大多集中用於城市,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

2)政府投資影響了產業結構調整。多年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主要投向城市建設,刺激了建築業、房地產業的大繁榮,帶動了建材、民用電器、民用五金等產業的發展,生產能力嚴重過剩。

3)容易形成灰色地帶:土地出讓收入由本級政府「自收自支」,長期缺乏收支規範與監督機制。「土地尋租」活動愈演愈烈,公款化為個人「灰色收入」的現象屢見不鮮。

Advertisements

3、土地財政的危機

1)中央決定加大住房土地供給渠道。

具體請查看我的文章《政策變化 小產權房能否轉正?

土地供給的增加,無疑會對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動作。

2)存量房時代到來。現在拆遷成本越來越高,政府在市場拍賣土地中獲得的中間差價越來越小,許多城市可供出售的土地也在大幅減少,政府通過土地財政維持這種城鎮化路徑的難度在加大。

鏈家集團創始人、董事左暉表示,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在成交上,去年大概十七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其中八個是今年新增的,預計今年會有將近三十個城市的二手房會超過新房的交易量。

3)房產稅即將到來。1月12日,北京再出新政:推出「20年使用期」新政,業界評論該新政將便於房產稅徵收辦法的落地。業界專家稱,「房產稅之所以遲遲未能出台正是因為商品住宅的使用年限是70年,也就是說購房者買房時已經繳納了『70年地租』,如果再徵收房地產稅則是『重複徵稅』。但如果對『零土地使用年限』的住宅徵收房地產稅,則沒有法理上的障礙。」

房產稅若開徵,必然影響增量房的交易。

4、地方財政如何維持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5萬億元,如果將近5萬億的土地財政逐步減少,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償還將帶來影響。由此,開拓新的收入來源非常的迫切。

2017年12月底,海南省政府印發文件通知,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一輪分稅制財政體制。

海南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稅收分成來調控房地產發展,把與房地產關聯度最大的兩個稅種收入大部分集中於省級,把其它產業產生稅收的大部分留給市縣,倒逼市縣發展轉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做法是將與房地產關聯度最大的土地增值稅、契稅2個稅種的省和市縣分享比例提高到65∶35,省里佔大頭;將金融保險業改徵增值稅由省級獨享調整為省與市縣共享稅種,將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3大主體稅種的省與市縣分享比例確定為30∶70;將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環境保護稅、房產稅等4個稅種分享比例確定為20∶80,市縣佔大頭。

根據海南省財政統計數據,2016年海南省本級地方土地收入已經超過了其他財政收入。海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依賴房地產的省份。海南分稅制的改革政策有它的示範意義。

另外,房產稅若開徵,則必然能彌補土地財政的減少。

*敬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豐禾刀投資」,讀懂經濟,挖掘更多機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