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西門慶用肥皂洗臉,肥皂不是清朝時洋人傳過來的嗎?

列位,知道洋鹼是什麼嗎?

八〇后們應該記得,我們的爺爺奶奶輩,總是把肥皂稱為洋鹼或洋皂。聽這名字,似乎就像洋火、洋釘一樣,都是從外國傳進來的。

因此,當我看到《金瓶梅》中這個情節時,不由得有一點點凌亂了——

只見玉樓從后驀地走來,便問:「五丫頭,在這裡做甚麼兒?」那金蓮便搖手兒。兩個一齊走到軒內,慌的西門慶湊手腳不迭。問西門慶:「我去了這半日,你做甚麼?恰好還沒曾梳頭洗臉哩!」西門慶道:「我等著丫頭取那茉莉花肥皂來我洗臉。」

肥皂?西門慶竟然有肥皂用?難道肥皂不是洋人帶過來的嗎?

(洋務運動中國工廠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肥皂啊,還真是自古就有。外國人帶過來的,是可以大規模生產的現代肥皂。

那麼,中國古代肥皂是怎樣的呢?

據專家們研究,中國在晉朝時候就有肥皂了。

主要成分是豬胰臟。將之洗凈,去除其上粘的脂肪,研碎,加入豆粉、香料,晒乾,就可以使用了。還有個名字,叫澡豆——很明顯,洗澡用的。

唐朝名醫孫思邈在其《備急千金要方》里,記載了澡豆的製造方法。

豬胰(兩具大者細切)、冬瓜仁(四合)、白豆面(一升)、面(三升,溲豬胰為餅,曝干搗篩)等十九味藥材合搗,篩入面,豬胰拌勻更搗……

澡豆做好之後,「洗手面,白凈悅澤……每日常用,甚良」。

除了澡豆方,還有五香散,「治黑運赤氣,令人白光潤」;澡豆洗手面方,「治面黑不凈」……前後有近十種方子都用到了豬胰去污。

不過,比起治病的藥方來,那種純粹是為洗手臉而製造的「胰子」,因為裡面加入了香料,比較金貴,在晉朝並未推廣開來。

(澡豆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到了宋朝,《武林舊事》記載當時杭州市場上,有「肥皂團」賣。這種肥皂,跟西門慶用的,就差不多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揭秘了它的配方——肥皂莢生高山中……結莢長三、四寸,狀如雲實之莢,而肥濃多肉……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皂莢和肥皂莢是兩種不同的樹,肥皂莢的果肉更肥潤,更具去污能力。與白面、香料相和,製造出來的玩意兒,就叫肥皂了。

不過,列位想想,白面啊、香料啊,又豈是窮人用得起的?所以,生意人西門慶家有不出奇,但這種高級物品,有那個時代,不可能普及到最廣大的民間。

那麼,普通百姓,有哪些去污妙方呢?

(茶枯水洗頭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就是最基礎的——草、木灰里都留有去污的成份。我奶奶年輕的時候,就用麻灰刷牙。麻灰就是灶膛里的木灰。我十來歲的時候,她還教我用,說比牙膏好用多了。

洗頭髮呢?則用茶枯,也就是茶籽榨油之後壓緊的圓形餅狀茶籽殼。

當然咯,現在快百歲的奶奶也早就習慣了用肥皂、牙膏——當年只有貴人們用得起的東西,小百姓也買得起。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