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不能作為診斷肝癌的唯一標準!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甲胎蛋白(AFP),顧名思義,最早是在孕婦體內檢測到的,由增生活躍的胎兒細胞分泌產生後來發現它與增生活躍的肝癌細胞存在一定聯繫,所以用來作為早期肝癌的篩查指標(尤其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

一、肝癌甲胎蛋白(AFP)的表現

1.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陽性率:在70-90%左右,如結合影像學如CT上明顯的強化規則,合併乙肝肝硬化病史,則可臨床診斷肝癌,準確率在98%左右。

2.肝硬化患者出現甲胎蛋白(AFP)升高:結合增強ct才有明確的診斷意義,否則懷孕、肝臟炎症(肝損壞在修復過程中,肝細胞也是增生活躍的,但是通常在400-800以下,少數可能超過1000)等都有可能升高的

二、肝癌甲胎蛋白(AFP)說明

1.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AFP)假性升高,是暫時性的。經過抗病毒治療后,肝炎由活動期轉入慢性期,甲胎蛋白(AFP)自然下降,如果這種高在不段的遞增就必須引起警惕,比如b超、CT增強等。

2.肝癌手術前甲胎蛋白(AFP)增高的患者,術后甲胎蛋白(AFP)可以作為定期監測是否腫瘤複發的指標。有時候b超或ct尚未發現肝臟的複發,但是肺、骨,甚至腦、腎上腺等全身其他地方的轉移病灶卻會分泌甲胎蛋白(AFP)。建議肺部ct加肝臟增強ct,也可考慮pet檢查。

3.經常複查的意義,在於發現那些從沉睡中醒來的「壞蛋」,給予及時的處理。但是如果術前甲胎蛋白(AFP)本身就不高的肝癌患者來說(確實有10-30%的肝癌患者,術前甲胎蛋白(AFP)是不高的),就可能失去了一條監測複發情況的途徑,建議藉助於定期複發b超,乃至增強ct來監測複發。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的診斷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不能僅憑甲胎蛋白(AFP)的升高就診斷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人體在胚胎時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系肝細胞內粗面內網核糖顆粒所合成,胎兒出生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濃度下降,幾個月至1年內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細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極微(一般<20μg/L),除肝細胞癌可顯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極少數胃、胰、膽管、結腸直腸癌也可升高,但其絕對值不如肝細胞癌高。

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為肝細胞癌最重要的標誌物,陽性率達60-70%,如果血清AFP持續大於400ng/ml,持續4周以上,轉氨酶正常,應高度懷疑肝癌。但是僅憑甲胎蛋白(AFP)升高不能確診肝癌,不能做出肝癌的診斷,因為甲胎蛋白(AFP)存在變異體,非肝癌的患者也會升高。

對於非癌性肝病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可以藉助甲胎蛋白(AFP)變異體檢測來鑒別,刀豆素A結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見於肝細胞癌和肝硬化,刀豆素M非結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見於胚胎癌和肝癌,扁豆凝集素非結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見於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扁豆凝集素結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見於肝癌。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