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戰

唐朝,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被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稱為第二帝國時代(秦漢為第一帝國、隋唐為第二帝國、明清為第三帝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能力,唐朝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經濟能力自不必說,唐朝在軍事上的成就也很大,但是這些軍事上的勝利往往都表現在中國內部的戰爭中(如唐滅東突厥、西突厥之戰),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代史中很少有完全的跨地域對外作戰,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和對比,如果唐朝軍隊與西方那些大帝國相遇會怎樣?究竟誰勝誰敗呢?我們究竟有沒有過完全的跨地域對外作戰呢?答案是:有。這就是本文要談及的怛(這個字念達)羅斯之戰,一場中國歷史上最被忽略的戰爭。

要想了解這場戰爭,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怛羅斯之戰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十載(公元751年),當時的唐帝國極為強盛,四處用兵,極大的擴充了帝國的疆域,唐曾經在邊疆地區先後設置了單于、安北、安西、北庭、安東和安南等6個都護府來行使對這些地區的管轄權。其中西域地區由安西都護府管轄,統轄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等四鎮,管轄包括今新疆、哈薩克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東部、阿富汗大部、伊朗東北部、土庫曼東半部、烏茲別克大部等地。也就是說,唐朝的疆域一度包括了中亞五國、阿富汗和伊朗的一部分。

Advertisements

唐朝為什麼對西域如此重視呢,這恐怕跟中國的地理形勢有關,中國東南、東北都靠大海,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部是大沙漠,要想與外界方便溝通,唯有西域這一條路而已,因此才有了絲綢之路的產生。也就有了歷朝歷代對西域的經營和控制。但是現在這條絲綢之路受到了新近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威脅。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世紀迅速崛起,到了唐天寶年間,取代倭馬亞王朝的阿拔斯王朝統治了整個阿拉伯帝國,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州,並向東擴張到了中亞,這就不可避免的與管理這些地區的唐帝國發生了碰撞,威脅到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另外,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希望把中亞各國變成穆斯林,而中亞各國大部分是信奉佛教和襖教的,因此對阿拉伯人的滲透感到恐慌,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看來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Advertisements

好了,說了這麼多,該進入正題了,當時唐帝國的安西四鎮節度使為赫赫有名的「山地之王」高仙芝(高句麗人),此君可稱為中國歷史上山地作戰的第一人,曾經連續兩次翻越帕米爾高原,活捉叛唐的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國王和竭師國(今巴基斯坦奇特拉爾)國王,使唐朝在中亞的擴張達到了頂點。堪稱一代名將,但是人就有缺點,高仙芝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貪婪(仙芝為人貪,破石,獲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良馬寶玉甚眾,家貲累鉅萬。-《新唐書》)。這直接成為了怛羅斯之戰的導火索。

當時位於中亞的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地處絲綢之路,非常富有,高仙芝垂涎石國的財富,想要掠為己有。因此誣告石國國王「無蕃臣禮」,遂率兵討伐,俘虜石國國王,並斬於長安,石國王子逃到西域諸國,將高仙芝欺誘貪暴之事告訴諸國。諸國大怒,暗中聯合阿拉伯帝國計劃攻打安西四鎮。阿拉伯人遂以此為借口,準備實施其擴張計劃。高仙芝得到了這個情報,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天寶十載四月,高仙芝率蕃、漢聯軍3萬攻打阿拉伯,唐軍深入阿拉伯國境700餘里,到達了怛羅斯城(據考證為今哈薩克東南部江布爾城),一場大戰就要爆發了。

關於唐阿雙方的參戰兵力,說法不一,唐朝這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2到3萬人(仙芝聞之,將番漢三萬眾擊大食-《資治通鑒》),一種是6到7萬人(高仙芝伐石國,於怛邏斯川七萬眾盡沒-《通典》),我比較認同3萬人這個說法,因為安西四鎮總共只有兩萬四千漢軍,怛邏斯之戰出動2萬漢軍還是比較靠譜的,另外唐軍是聯軍性質,還有大約1萬的各族雇傭兵(葛羅祿人和拔汗那人),阿拉伯方面參戰人數史料沒有記載,據外國專家推測大概在15-20萬人。

戰力方面,唐軍不愧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部隊,唐軍是馬步混合部隊,但是唐軍的步兵均有馬匹,平時以馬代步,作戰的時候才下馬作戰,機動性極強。據記載,唐軍一個標準軍團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6000人,輜重兵2000人,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裝備明光鎧(重量輕、防禦力高)。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陌刀的威力極大,列陣而出則「如牆而進」),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支,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支,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唐軍騎兵分輕騎兵和重騎兵,每人身背長槍一條,配圓盾一面,弓一把、箭30支,裝備長短橫刀(橫刀的鍛造技術為世界領先,鍛造出來的刀鋒銳無比,而且步騎兩用,後來聞名於世的日本刀就是借鑒的橫刀的造法)各一把。另外,唐朝軍隊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擁有成熟的弩,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450米,擘張弩射程345米,角弓弩射程300米,單弓弩射程240米,在冷兵器時代,擁有成熟的弩無疑是軍隊戰力的保證,以唐軍這種完整的編製和配備,快趕上德軍的機械化師了。

唐軍的戰術也很先進,如果是主動進攻或者兩軍混戰時,騎兵主要擔負從側後方迂迴到敵軍後方,與正面步兵刀陣兩線夾擊,實現圍殲。這種打法很先進,二戰時日本陸軍的主要戰術就是迂迴,看來是從唐朝那會兒學的。

阿拉伯方面也有優勢,首先人數眾多,阿拉伯聯軍號稱20萬之眾,而唐軍只有2萬主力,剩下的1萬為戰力有限的雇傭兵,其次阿拉伯馬舉世聞名,唐軍不及,另外唐軍深入阿拉伯境內700餘里,屬於孤軍深入,又無後援,只能寄希望於一戰獲勝。

高仙芝率軍到達怛羅斯城下后,開始組織攻城,這時候,20萬阿拉伯援軍趕到,與3萬唐軍激戰五日,初期唐軍步騎混合作戰的戰法顯示了強大威力,一度壓制住了阿拉伯騎兵,但唐軍雖然勇猛,無奈長途跋涉,疲勞不堪,阿拉伯聯軍人數眾多,唐軍無法速勝,陷入苦戰,到第五日,唐朝聯軍的葛羅祿部雇傭兵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進攻唐軍。而阿拉伯聯軍乘唐軍由於葛羅祿雇傭兵突然叛變而暫時混亂的機會,猛攻唐軍正面,唐軍腹背受敵,終於潰敗,2萬精銳漢軍,僅數千人逃出,阿拉伯人取得了怛邏斯之戰的勝利。驍勇的高仙芝在收集殘兵以後,仍然想組織一次反擊,但在副將右威衛將軍李嗣業的勸說下作罷。按照中國史籍記載,此戰唐軍死傷2萬,但是按照阿拉伯史料記載,唐軍陣亡5萬人,另有2萬人被俘(消息傳到阿布·穆斯林那裡,他派齊亞德·伊本·薩里前去交戰。兩軍大戰於怛邏斯河。穆斯林們最終戰勝了他們,消滅近5萬人,俘獲約2萬人,殘部逃回中國。-《歷史大全》),雙方數據出現如此差異估計與阿拉伯方面誇大戰果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戰役經過中國方面的各類史書均無詳細記載,只有寥寥數語(仙芝聞之,將番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里,至怛羅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祿眾叛,與大食夾擊唐軍,仙芝大敗,士卒傷亡略盡,所余才數千。-《資治通鑒》),因此戰爭經過只能根據中國和阿拉伯方面的史籍記載推測。至於為什麼如此重要的作戰行動,史籍卻無詳細記載,我想大概是因為高仙芝此戰師出無名,又加上慘敗而回,安西都護府精銳盡失,在盛唐時期打了如此大的一場敗仗,所以史家並沒有把這麼丟面子的事詳細記錄,只寥寥數語一筆帶過罷了。

中國古代史上少有的跨地域對外作戰就這樣結束了,兩大帝國在中亞的爭霸戰也結束了,怛羅斯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被忽略的一場戰爭,此戰可看作是阻止阿拉伯人東進的一次雖敗猶榮的戰役,唐朝雖然敗了,但是通過此戰,阿拉伯人看到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遂打消了繼續東進的念頭(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尤素福曾許諾手下的兩個大將,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唐朝也因為此戰,失去了繼續向西擴張,甚至進入西亞的能力(數年後安史之亂的爆發,讓唐帝國徹底退出了對中亞霸權的爭奪),使得中亞廣大地區在此後的100年間慢慢的被伊斯蘭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阿拉伯史籍的記載,此戰唐軍被俘數萬人,裡面有大量隨軍的工匠,其中的造紙工匠將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了阿拉伯地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