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多真的識廣么?

家裡有小孩子的父母一定都做過這樣一些事情:在床頭給嬰兒掛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小動物掛件,給他們看黑白卡……因為爸爸媽媽們都相信一件事:嬰兒看的東西越多,越能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開發他們的智力,寶寶以後會更聰明。所以,這個理論到底靠不靠譜呢?

心理學家羅森茨威格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三隻一胎所生的老鼠分配到三個不同的試驗環境中。一隻老鼠在普通的實驗室籠子里;一隻在像「迪士尼」一樣的籠子里,裡面每天都會有25種不同的玩耍物品;最後一隻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貧民窟」里。老鼠們在這三種籠子里待了幾周之後,羅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們對它們的大腦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

Advertisements

相比「貧民窟里的老鼠,「迪士尼」籠子里的老鼠大腦神經元更大,並且,它們大腦內的DNARNA比率也相對更高。

這個神奇的發現在這之後的幾十年中都得到了其他學者的極大關注,他們也都用各項實驗得出了與羅森茨威格他們一樣的結論:環境影響大腦發育

簡單點說,見多識廣的人更聰明。

那麼怎麼才能見多呢?


š 1、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每天都會主動或者被動地接收到無數信息,今日頭條,百度新聞,地鐵內的電視,甚至是燈箱廣告,都是我們信息獲取的途徑。很多信息,當你看多了,潛移默化中,它就會映入你的腦海之中。比如我讀初中時,班上有個同學英文特別好,辭彙量大到驚人。熟了之後,我發現了他英語好的秘密:人在哪,英語就學到哪。他出門看到有英文字的地方,銀行,海報,招牌……都會習慣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久而久之,他的辭彙量越來越大,並且對英語的敏感度也越來越強。因此,博聞廣見的人一定比天天宅在家看電視劇的沙發土豆們大腦化學活動更活躍。

Advertisements


š 2、多與人交流

中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說明,在人與人的溝通之中,是會彼此刺激對方的大腦,促使新想法的產生。近幾年在培訓中,引導技術變成了一個熱門詞,而在引導式的培訓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多的工具(比如周遊列國,親和圖,世界咖啡等等)都是為了幫助學員儘可能多的與其他人進行討論,以便好想法的產生。因此,我們會發現閉門造車並不會讓我們想出多優秀的方案,相反,眾人拾柴才會讓彼此的腦細胞更活躍,讓更多,更好的新想法萌生。

不管是嬰兒還是成年人,接觸不同的資訊,與不同的人交流,都會讓我們的大腦神經元變得更發達。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腦子不如讀書的時候好使了,不是因為我們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而是因為讀數時我們會迫使自己看很多的書,學很多不同的知識,每天我們也會和同學、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這些事情都能幫助我們的大腦進行更頻繁的化學運動。而當我們畢業后踏上工作崗位,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向這個世界多看、多學,我們也將如那些住在「貧民窟里的老鼠一樣,被那些住在「迪士尼里的老鼠們遠遠甩在身後。見多才能識廣,學習才能讓我們的大腦不斷變強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