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前世今生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區北2.5公里嵩山南麓,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現書院為明、清各代重修增建,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嵩陽書院等登封一批建築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於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整。

據記載,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范純仁等二十四人,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和崇福宮完成的。號稱「二程」的程頤、程顥在嵩陽書院講學10餘年,對學生一團和氣,平易近人,講學鮮感,通俗易懂,宣道勸儀,循循善誘。學生虛來實歸,皆都獲益,有「如沐春風」之感。嵩陽書院正是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師資條件,聲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

Advertisements

院內的漢封將軍柏人稱「稀世珍寶」。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經林學專家鑒定,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有4500年,是我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

門外的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稱。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聖德盛應以頌碑》,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的八分隸書。字態端正,剛柔適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就有10多噸重,古時,人們是怎樣將這麼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千百年來,凡到嵩陽書院的遊人都要提及這個問題。

Advertisements

明末書院毀於兵火,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1750多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2000多冊。清代末年,廢除科舉制度,設立學堂,經歷千餘年的書院教育走完了這的歷程。但是,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載入史冊。

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築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築群,包括嵩陽書院作為河南省唯一一處獨立項目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0年3月9日,嵩山歷史建築群是2010年國務院確定的中國唯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嵩陽書院等登封一批建築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