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圖醫療以AI技術賦能醫學數據

近日,健康信息技術創新聯盟2017年會在滬舉行。健康信息技術創新聯盟是一個包含醫院、企業、媒體多方社會資源的開放平台,以技術交流為主的研習社、以培養年輕骨幹力量交流的菁英匯、以孵化創新理念為主的創業營構成了聯盟平台。服務於有想法、有情懷的信息人是聯盟的宗旨。此次會議上,健康信息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馮傑發表了聯盟成立的回顧與展望,並頒布了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

依圖醫療作為AI醫療領域的唯一企業,獲得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與會發表了《AI賦能醫學數據》的主題演講,詳述AI技術和醫學數據在依圖碰撞出了怎樣火花,如何為醫生、患者和整個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顛覆在即 AI時代未來已來

Advertisements

自2016年的1月,世界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封面報道,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戰勝了韓國棋王李世石。這讓很多人終於意識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已經不是電影里遙不可及的黑科技,人工智慧已經今非昔比,從學術象牙塔頂尖走了出來。人類對於AI的認知已經從一種觀望、調侃,到了在生活中無處可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依圖孕育而生。

依圖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的人工智慧公司,技術永遠是公司的核心驅動力。依圖CEO朱瓏是今年也入選為國家千人專家,他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覆蓋了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頂級人工智慧實驗室,師從霍金的徒弟AlanYuille。另一位創始人林晨曦,是亞洲首位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ACM的冠軍、前阿里技術團隊負責人,帶領團隊搭建國內最大的自主知識產權分散式雲計算系統。正是擁有這樣的技術核心人物,才能保證依圖的AI核心競爭力是世界頂級水平,並且能從象牙塔走出來,在社會、在商業化的運作中落地和實現。

Advertisements

落地醫院,臨床是檢驗的產品的金標準

被問到與其他風口上的AI公司業務的區別,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向大家介紹了人工智慧的三個層次。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思考,是有深度、有梯度的,就是說現在大部分市面上的人工智慧產品,還是停留比較低級的階段,它能夠幫助醫生解決的是勞動強度大、重複性高、附加值低的工作,它還是類似於AlphaGo這樣基於單點的或者是單個的特殊任務做的一些應用。第二個層級,人工智慧應該是能夠綜合處理多種多模態的信息,並且能夠幫助醫生進行複雜病例的診斷、複合性診斷。第三個層次是說人工智慧應該能夠幫助醫生甚至是人類,走在醫生之前,和醫生一起去拓展醫學的邊界、拓展了人類知識認知的邊界,一步一步的探索生物醫學極限。而目前,大部分廠商或者大部分所謂做人工智慧的廠商還是停留在第一個層次,而我們在第一個層次上已經做到了極致,邁進了第二層次,也是目前是中國唯一一家企業能做到第二個層次的企業。

不再紙上談兵,能夠走進醫院,並在醫院中形成相對競爭優勢對於人工智慧醫療產品來說十分重要。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在會上介紹:「依圖醫療的影像產品目前已經在30多家頂級醫院落地應用,這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廣州長江以南重點省份的頂級三甲醫院。每個月診療量超過十萬人次。以浙江省人民醫院為例,臨床診斷報告採納率超過95%。」

而依圖醫療的另一個核心文本產品,能夠將目前煩亂不統一的電子病歷結構化,把自然文本人說的話能結構化,能並且能在多模態數據提取有效信息,在目前常見的HIS、LIS、PACS系統中都能夠提取的信息能夠結構化、標準化。以小兒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系統舉例,產品覆蓋了超過100種的常見疾病,首要診斷的準確率超過95%,目前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家能夠做兒科常見病診斷,並且切入臨床工作流的產品。

數據介面和應用場景才是AI醫療的制高點

未來人工智慧的演算法趨同,企業無法僅靠演算法形成競爭優勢。「就像一個五星級大廚和一個普通人,用同一把刀,切出來的土豆絲一定是不一樣的。」方博士表示,演算法就是這把刀,而一個團隊對於數據和演算法的理解則決定了其產品的不同。真正決定一家AI醫療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是消化質量參差不齊的數據的能力,二是貼近臨床的應用場景的選擇和開發。

目前我國臨床應用最廣泛的GP圖譜法簡單快速,但所採用的圖譜已經使用20年,並且是基於歐洲白人兒童樣本來制定;國際認可的TW3計分法雖然準確,但檢測流程複雜。隨著時代進步,家長對兒童生長發育愈發重視,臨床檢測量也越來越大,臨床閱片醫生往往超負荷工作。依圖醫療所研發的兒童骨齡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優勢在於資料庫。據了解,依圖醫療藉助浙江省兒童醫院1萬餘個健康兒童體檢的骨齡片數據,其資料庫更適用於現階段的中國兒童。方驄介紹到,「目前依圖醫療兒童骨齡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檢測精確度可以達到0.1歲,與醫生計算的骨齡值相比,誤差小於半年。」據了解,未來一年,依圖醫療將和醫院攜手推動的中國兒童骨齡資料庫將完全建成。

人工智慧,醫生得力的工作助手

機器會不會代替影像科醫生,也是目前醫療界熱議的話題。在產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泡沫的存在。一些打著人工智慧醫療旗號的公司,在媒體的宣傳中會出現「人機對抗」的噱頭。在專業人士看來,醫療行業不僅是一個單純靠技術來驅動的行業,醫療亦是一門人文科學。人工智慧也並不是洪水猛獸,在醫療界,智能輔助決策很多年前就有了。現在對於AI醫療這樣的人機對抗完全是偽命題。方驄博士強調:「雖然機器在執行具體單任務(比如影像特徵提取和分類)上比人更擅長,但不能忽視影像科醫生專業經驗在臨床診療中的重要性。」通過「對抗」傳遞醫生被淘汰的假象、去吸引公眾眼球,會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嚴肅性,變成娛樂事件。這樣誤導公眾的行為對行業發展明顯弊大於利。依圖認為未來的醫院會是智能醫院,人工智慧會嵌入醫生的臨床工作流,讓各個科室醫生都能感受到人工智慧應用給他們工作帶來的幫助和便利,更好的幫助患者戰勝疾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