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打造成「中國新經濟的主場」,創業板改革會帶來新奇迹嗎?

創業板

自2015年6月以來,創業板市場走出了長達兩年多的熊市行情。在此期間,創業板指數自歷史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跌幅超過了60%,無論是調整空間還是調整時間都達到了大熊市的級別。

隨著曾經作為創業板權重股樂視網的復牌交易,創業板市場也難免受到或多或少的衝擊影響,並一舉跌破了此前的底部位置,而隨著市場的加速下行,創業板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也再度創出了新低,原有的估值泡沫也被大大擠壓。

近日,深交所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8-2020年)》,明確未來3年將大力推進創業板改革。

雖然創業板改革已經提及多時,但對於此次提及的創業板改革核心卻與以往有著不少顯著的區別。其中,其核心包括了強化市場的包容性、提升優勝劣汰、多渠道履行脫貧攻堅社會責任以及吸引一批優質企業進入深交所等。歸根到底,還是要打造成「中國新經濟的主場」,並突出新經濟新產業的特徵,意在壯大深交所的優質資源,提升深交所的核心競爭力。

Advertisements

多年來,無論是全球資本市場之間,還是國內資本市場內部,都會存在一定的市場資源競爭需求,而對於優質資源的爭奪壓力,卻更為明顯。如今,隨著深交所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的提出,創業板改革也被賦予了較高的期望,而從強化包容性、吸引一批優質企業進入等舉措來分析,實際上也意在優化與完善優質企業的准入門檻,並為新經濟企業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上市條件,加快其發行上市的步伐。

實際上,對於鄰近我們的港交所,最近一段時期內也逐漸探索「同股不同權」的模式,並積極引入相應的制度模式。多年來,無論是港股市場還是A股市場,都是一直沿用「同股同權」的一元制模式,而其最根本的意圖,則是基於公眾利益的考慮。但與此同時,卻阻礙了一些具備合伙人制度的優質企業的進入,而對於這些優質企業也不得不選擇遠赴海外市場,並儘可能拓寬其海外融資的渠道。

Advertisements

由此可見,對於深交所提及的強化包容性問題,可能會存在這方面的考慮。或許,這也是打造「中國新經濟的主場」的重要考慮之一。

除此以外,則是市場比較關注的退市問題以及優勝劣汰的功能完善問題。

確實,自2009年創業板市場成立以來,雖然上市公司數量得到迅猛增長,且市場總市值總容量發生了顯著地變化,但在此期間,真正意義上實現退市的上市公司卻寥寥無幾,而多年來上市率與退市率卻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

與此同時,隨著A股市場實施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模式,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市場擴容壓力並不輕鬆。此外,仍需要考慮到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轉板需求,而面對新三板市場的融資效果以及流動性不佳的現象,即使新三板掛牌企業得以進入到創新層的狀態,但對於不少符合相應准入門檻的創業板企業而言,或許更願意選擇退出新三板,進而選擇到創業板市場發行上市。

對此,在面對較大的擴容壓力下,創業板市場擴容加速的同時,更需要考慮提升市場的整體退市率,加快完善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否則,對於「只進不出」的市場,其改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創業板改革,或許給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期待,同時也將會有效提升深交所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創業板改革的有效推進,並逐漸獲得實質性的改革成果,這可能會成為創業板市場的一個重要性的發展拐點。但,在將市場打造成「中國新經濟的主場」的過程中,我們仍需要對新股發行制度、市場持股成本及信息披露嚴重不對稱等問題加以考慮,勿讓創業板改革成為變相造富少數人的理由,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比較關心的還是在於其切身權益的保護以及市場可否為他們帶來具備良好投資回報預期的優質上市公司,讓他們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享受到市場快速發展過程的成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