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敦刻爾克》,耳畔一直浮現兩個聲音!

看完敦刻爾克,兩個聲音一直在我耳畔。

一個聲音說:「同志們,敵人衝過來了,你們先走,我掩護!」一個聲音卻顫抖著說:「必須有人做出犧牲,我想那一個就是你!」

我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

也有兩個畫面始終揮之不去。一個是:與敵人決鬥至最後一刻,然後拉響手榴彈,爆炸聲響起,烈焰騰空。一個是: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自己的飛機,面對敵人的槍口,舉起雙手。

我不知道,如果是我,該如何選擇。

人們曾詬病我們的抗戰神劇,小宇宙爆發了,小孩子可以以一抵十,弱女子可以褲襠藏炸彈,莽漢子可以手撕日本鬼。但是,卻為一出倉皇逃竄的大敗退中流下了眼淚。湯米,這個看起來有些瘦弱的青年,手無寸鐵,始終在倉皇地逃跑。道森老人救起的大兵,甚至聽到炮彈就瑟瑟發抖,他們的眼中只有恐懼,沒有怒火。在《敦刻爾克》中,沒有血腥的拼殺,沒有激烈的炮火,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藍天很藍,陽光很亮,甚至有麵包和啤酒。

Advertisements

家——

我要回家——

影片中多次出現對家的呼喚。

也許我聽錯了,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沒有國哪來的家,舍小家才能顧大家。

是也,非也!

孰是孰非!

如此的不堪,又如何取得了二戰的勝利?難不成希特勒的軍隊更不靠譜?答案肯定是否的。作為一部反戰影片,也許在告訴我們,在龐大的戰爭面前,無論將軍、軍官、船長、水手,還是士兵,都只是脆弱的個體,草芥微塵一般無足輕重。但是,把這些脆弱個體凝聚在一起的,是光輝燦爛的人性。道森父子的冷靜,普通民眾的寬容,飛行員法瑞爾的堅毅,海軍軍官的幽默,都是戰爭中最強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還有秩序。雖然面臨絕境,在狹小的海灘上,成千上萬士兵排隊站著,他們雖然安靜、麻木、茫然,但都排隊等候著救援。

Advertisements

套用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敦刻爾克》,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個基本的評價。我不曾經歷戰爭,但從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一個人還在呼吸的時候,生命能支撐起他全部的尊嚴,當子彈鑽入身體的一剎那,他全部的尊嚴就只能依賴那些活著的人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