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這樣做,褥瘡不上門

褥瘡,又稱壓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患者的常見醫療問題。然而造成褥瘡傷口常見的原因,是因為局部皮膚機器下方的軟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造成細胞缺氧而壞死的現象。

褥瘡傷口形成后的處理非常麻煩,小則拖延數周傷口才癒合,大則會患敗血症、截肢或死亡,不但傷身又造成醫療上的負擔和浪費。

其實只要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並徹底執行預防褥瘡措施,即可避免褥瘡的發生。

預防褥瘡

減少對組織的壓力

  • 照護者應每2小時協助病人翻身,翻身的姿勢分別為:左側躺、右側躺及平躺。

  • 輪椅使用者需穿鞋,且每小時應變換姿勢;若患者可自行活動,則應每15分鐘活動一下身體,例如:將身體前傾,減輕臀部壓力。

  • 照護者應協助病人做肢體、關節活動,以促進皮膚循環和改變肢體負荷的部位。

    Advertisements

  • 利用特殊設計的床、床墊、坐墊或保護器以減輕壓力,如氣墊床。

  • 輕輕按摩骨突處或其他受壓部位,增加血液循環。

避免摩擦力

  • 照護者勿以拉扯病人方式協助病患翻身。

  • 照護者應保持病患衣物、床單的平整,並讓病患穿著寬鬆衣物。

  • 避免長期抬高床頭超過30度,以防身體下滑而摩擦皮膚。

充分營養

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他命、葡萄糖和礦物質——特別是維他命A,可降低傳染及發炎的機會;維他命C能幫助皮膚的癒合;維他命E可促進血液循環;葡萄糖能幫助細胞代謝及傷口復原;鋅可以幫助皮膚生長和癒合。

營養攝取均衡,包含70%的蔬菜和水果,多吃高纖維的食品,少吃多油脂類。此外,每天應飲用8~10杯水,充分的水分可避免皮膚乾燥,讓皮膚保持柔軟。

Advertisements

褥瘡的照護

皮膚髮紅時

皮膚髮紅時,應用微溫的毛巾輕輕按發紅的部位,促進血液循環,如此反覆3~4次,最後記得以干毛巾擦乾水分。

長時間水泡時

千萬不要弄破水泡,並用消毒過的紗布敷在患處;紗布每天至少換一次,避免發疹,若水泡破裂、水分增加時,更需要頻繁更換。

如果褥瘡的部位在臀部,可利用適當大小的產褥或生理用衛生棉,重疊在紗布上,以避免患部受到排泄物污染。

若紗布因過於乾燥而黏在皮膚上,可先用生理食鹽水先將紗布沾濕,再取下紗布。

糜爛潰瘍時

化膿或糜爛時要立刻接受醫生治療,並依照醫生指示擦藥,此外,除必須給予營養品補充外,更需要有耐心持續接受治療。

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

沐浴

初期的發紅或脫皮狀況,為改善血液循環和保持清潔,此時,採用沐浴最適合,沐浴時應小心勿傷及患處,沐浴後記得要消毒,沐浴時為了避免弄濕傷口,可使用具有透氣性且防水的創可貼。

按摩

已有褥瘡的部位應避免按摩,但可按摩其他部位。

認真記錄

照護者應記錄病患的身體狀況,如褥瘡部位等,且應每天確認,一旦有變化,更應記錄在招呼記錄表中,在與醫護人員討論時,這些記錄將是最好的依據,也可以讓褥瘡儘早得到更適當的診斷及治療。

褥瘡的緊急處理

保守療法

就是非手術性的療法,第一級褥瘡、第二級褥瘡可用保守療法,其原則是清除壞死組織及不可再受壓。(褥瘡級別見下文)

手術療法

第三、四級褥瘡可用手術療法。

其他

患者可以照紫外線或雷射,不僅能殺菌,還可以幫助肉芽組織生長。

褥瘡傷口分級

第一級

當外在壓力解除后30分鐘,皮膚依然稍呈紫紅色,此期皮膚完整,沒有破損。

第二級

皮膚初見損傷,在皮膚表層會呈現表淺性潰瘍,傷口呈潮濕粉紅,沒有壞死組織,有疼痛感。有時會有水泡型傷口,有部分皮膚可能喪失,但未到皮下組織。若發現已成型的水泡,最重要的是注意不要讓水泡破掉,以免感染。

第三級

整個皮層喪失,傷口損傷侵入皮下組織,但尚未侵犯肌膜,會出現硬結、焦痂組織及化膿感染的情形,臨床上可見深的火山口狀傷口,傷口通常已不會痛。

第四級

組織被破壞或壞死深及肌肉層、骨骼、支撐性結構,外表像一個深的噴火口,亦會有化膿、感染的形成。

覺得不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二毛照護】,更多精彩內容等你發現。歡迎商務合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