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服貿機遇,台干囧變「台勞」

迎新年,經濟卻沒新氣象。據台媒最新調查顯示,71.6%民眾對經濟表現不滿意。甚至每4人就有1個覺得自己會變窮,比例更高達25%。

島內經濟低迷,反觀大陸則是一片欣欣向榮,在大陸「磁吸效應」的影響下,島內民眾西進意願明顯增強。據台媒民調顯示,願意赴大陸就業的台灣民眾已達到了4成,較去年大幅增加九個百分點,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由去年的30%上升到53%;另有38%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這也創了八年來的新高。

長期在台南、高雄從事兩岸交流的學者指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徑已讓台灣社會深陷錯亂的價值觀中,如今很多「醒了」的台灣民眾紛紛「西進」學知識、開眼界、求發展。而反觀島內,台當局除了有蔡英文的「夢想論」和賴清德的「功德說」之外,再沒有什麼好「武器」可以阻擋這股「西進潮」,就算是被小蔡奉為所謂「天然獨」的一代,如今也開始「隱姓埋名」的赴陸尋發展了,也許,台灣民眾比蔡英文和民進黨更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

Advertisements

台灣政大教授賴岳謙就表示,在台灣投資環境、就業環境都沒有那麼理想的情況下,在大陸所能夠發揮的空間比在台灣更大。

也有台媒對此現象做出反思。有分析認為,2013年6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大陸給予許多業種領先外資的開放機會,卻因為 「太陽花學運」被迫中斷,讓台灣失去與大陸一起進步的機會。當年反對服貿者曾揚言,如果開放大陸小型商家進台灣,將會衝擊台灣產業,如今三年過去,大陸繼續飛速發展,並針對服務業啟動對外開放,台灣與其他外資相比,優勢早已不在,最大的受害者是當年預見服貿重要性卻無力回天的業者與民眾。

台灣學者龐建國表示,服貿協議沒有通過,兩岸服貿的相關產業合作就沒有辦法進一步進行,在兩岸無法有效對接的情況下,大陸的活水就進不來台灣。

Advertisements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高喊反服貿的人,不是在台灣當上了高官,就是轉而到他們曾經高聲反對的大陸地區謀生;而當年台灣人去大陸投資創業,一起帶去的團隊多是管理身份的台干,如今卻是大陸企業開放職缺給台灣青年去工作,當初的優越身份不再,成為「台勞」。

從台干到「台勞」 ,反服貿讓台灣失去了什麼?海峽衛視特約評論員邱毅認為,三年前若沒「太陽花學運」,台灣將領先亞太其他地區跟隨大陸經濟騰飛,台青將在大陸成為優秀台干。如今時機已過,即使蔡英文下台,也難改台灣喪失競爭力的事實,台青在島內環境下已無優勢,變成大陸優惠保護傘下的「台勞」。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路,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