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明朝276年歷史要砍一半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石灰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對它的作者于謙又了解多少呢?

1449年,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二十多萬明朝將士被也先打敗,大部分戰死沙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也先攜雷霆之勢直撲京師北京,明朝上下人心惶惶,南遷、亡國言論四起。

決定大明帝國命運的朝會開始了,被逼上皇位的明代宗朱祁鈺怔怔的看著這些大臣,心裡七上八下。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一會兒全都抱頭痛哭起來。朱祁鈺蒙了,這是怎麼了,原來戰死沙場的將士有很多都是這些大臣的親人、朋友、老師、學生......

哭完了還得說正事啊,也先就要打來了,咱們怎麼辦吧?朝堂上大臣們嘰嘰喳喳吵個不停,一名大臣站了出來說道:「臣徐程,建議南遷,本朝太祖本就定都南京,現在遷都南京正是時候。」一些大臣暗自點頭。朱祁鈺剛要說話,只聽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建議南遷者,該斬!」于謙朗聲說道:「獨不見宋南渡事乎!」。朱祁鈺表示贊同於謙的看法,不能成為第二個北宋。至此,明朝上下開始準備防禦也先的進攻。

Advertisements

方略定了,可當時的北京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精銳都消耗在土木堡了。明代宗朱祁鈺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于謙下令調河南備操軍,沿海備倭軍,江北和北京運糧軍來京。二十多萬軍隊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在東郊通州有很多儲備糧,可短時間無法運到京城,有人怕被也先搶走,建議燒掉這些糧食。于謙下令,各地進京的軍隊由通州入境,自取糧食,這創造性的解決了糧食問題。歷史告訴我們不要和聰明人作對,尤其是正直忠義的聰明人。

正統十四年十月,北京保衛戰開始。于謙下達了最後的命令:「所有將士出城后立刻關閉九門,沒有上級命令不得回城,有敢擅入者,斬;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殺氣騰騰,報必死決心。不僅如此于謙自己也玩起了命,九門中最重要的德勝門由於謙親自鎮守。出城之日,不是戰死就是勝利!在於謙的部署運籌下,也先先後攻打多門未果,還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退走,北京保衛戰勝利。

Advertisements

于謙,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這首詩一樣,坦坦蕩蕩,清清白白,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也無可挑剔。北京于謙祠供奉著這位民族英雄,現北京于謙祠位於建國門內大街,為搬遷后重建,開放時間很少,曾有幸瞻仰。

德才兼備者,古今少有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