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影響因子的SCI就是高質量高水平的論文?

現在「大數據」似乎是一個時髦的名詞,其實,大數據時髦的原因不僅僅是大數據本身,而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大數據,它比大數據本身重要得多。

科技論文索引也有類似的情況,不是某索引公司搜索的科技論文數量多少,而是對搜索論文的信息處理后,能給學者們提供的信息是否充分且有效。相對而言,SCI 公司對科技論文處理所投入的功夫,比其他公司多得多,所以很多學者會青睞 SCI 的數據。但是,我國科學家中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科教界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更是盲目跟蹤,在我國學術界產生了很負面的影響。

對於絕大多數科研工作者來說,他們對 SCI 的理解是很膚淺的,認為被 SCI 收錄的論文就是好論文,甚至認為在影響因子高的刊物中發表的論文,就是高水平論文。其實,這都是對 SCI 的誤解。

Advertisements


我退休前曾得到一個 SCI 關於它能做什麼事的電子文件(很遺憾,現在找不到了),當時它介紹了 SCI 的十幾種應用方法。但是,在我們國內,基本上是僅僅用了三個分析數據:SCI 論文數、影響因子和高影響因子論文,而且是錯誤地利用。於是在學術界產生一個極為普遍的誤導:追求被 SCI 檢索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在影響因子高的刊物中發表論文,追捧高影響因子論文發表的刊物。盲目追捧並沒有能夠提高我國論文的影響力,而白白浪費在外文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版面費。

一篇真正出色的論文,有時並不一定是發表在 SCI 搜索的刊物中的,記得我曾經轉發過一位諾獎獲得者的觀點,他獲諾獎的主要學術論文,就是發表在一份不引人注目的本領域學術刊物上。不是他不願意投高檔次的刊物,而是刊物的評審專家「不懂」,拒絕接收他的論文。其實,其他學者也遭遇過類似的情況。

Advertisements

關於影響因子,它並不是對論文水平的評估,而是對學術刊物在接收論文方面的成績和水平,也可以簡單地認為是學術刊物的水平。但即使在高影響因子刊物上發表論文,不等於你的論文水平就高。根據影響因子計算的定義,如果你的論文僅僅只當分母,根本無法說明你的論文怎麼樣,只有當你的論文的被引用數足以對刊物的影響因子數起作用,也就是能夠進入計算公式的分子,才說明你的論文有意義了。


盲目追求以上幾個數字,絕對是研究經費的浪費。那麼,如何應用我們手中並不充裕的版面費呢?首先,簡單對比一下國內外情況,也許能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我們發外文文章的經濟壓力那麼大。

我並沒有真正對國外發論文的經費開支情況做過了解,但是掌握科研經費的情況,國內外有較大的差別。我曾在《科研單位不宜搞承包制》中有一些看法。過去科研經費由研究單位統一支配,而不是只掌握在個別學術帶頭人的手裡,只有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研究經費。而一般手頭經費少的研究人員,必定處於什麼事都會很困難的境遇。而國外,我曾工作過的單位,他們沒有那麼多「學術帶頭人」,經費掌握在大老闆手中,只要合理,都不需要你個人考慮能不能支付,你就一心干你的研究就行了,包括寫文章。另外,這些大老闆在相關的學術刊物中都承擔評審人的工作,因此發表論文似乎不是什麼問題,只要老闆認可,甚至幫你修改或者提建議。經常有這種機會,你的論文撰寫水平經過努力後會不斷得到提高,其中關鍵是你能做出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我國改革開放后,科研經費的承包制,打亂了一個群體的協作精神。大家都要當個「小老闆」,以致很難做成大事,發論文也要算計自己手中那一點點小錢,當然感到壓力大,費勁了。當然,眾多的小老闆中確實也有人可能成為大老闆,但在這種機制下,如果缺乏當伯樂精神的大老闆,恐怕小老闆很難翻身。現在出人才的研究團隊,多數是一些大團隊,除非那些領域本身比較窄,不會有很多人從事該領域的研究,比如數學某個分支,不會是大兵團作戰。

為了增加論文數量和爭取在高影響因子刊物發上表論文,並以此進行評比,也許可以看到所謂的「效益」。比如,我國化學界的論文數一年就可以從第N位飛躍到世界第二,其中是否有炒作的因素,還是真正在該領域取得大量成果,很值得我們深思。我曾「取笑」那些從事化學的工作者,說他們拿一根食管,攪拌攪拌就是一篇論文,追求數量而不顧質量的情況肯定有。


科技管理部門的推波助瀾,肯定進一步促進了這種現象的發展。不提高我國科技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恐怕很難完全改變這種令人遺憾的局面。

就像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一樣,學術論文是用來在同行間交流的,而不是給管理部門或者甚至給領導顯擺的。如果你僅僅有論文的數量和在高影響因子刊物上的論文,而缺少高影響力的論文,可以說你為發表論文所花費的精力和經費等於「白白浪費了」,甚至可以說是「一堆廢物」。科研工作者應該向誰交賬,不是管理部門,而應該在相關同行面前交賬。為此,你應該在哪兒發表你的學術論文,最好是聽聽同行們的聲音。也就是不要「閉門造車」,多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會,了解那些有影響力的工作是發表在什麼刊物上的,向這個方向努力吧!堅持數年,必有好處,而不要去浪費本來就不多的科研經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