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代表食物,家家戶戶都愛的煎餅真帶勁

說到山東,大家除了會想到身強體壯的山東大漢外,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煎餅卷大蔥了,彷彿煎餅大蔥已經成了說山東的一個代表辭彙。出門被問是哪裡人,說自己是山東的,好多人會說,呀,你們那裡是不是都吃煎餅卷大蔥的呀!其實不然,並不是每一個山東人都愛煎餅卷大蔥的,但是煎餅在山東尤其是沂蒙地區,幾乎是家家戶戶的餐桌必備了。

煎餅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傳統麵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沂蒙人民即開始食用煎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餅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

文中,蒲松齡用它那如掾大筆,把煎餅的形狀、色澤、大小、原料、製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盡致。煎餅的品類、色澤、味道多種多樣。從製作使用的原料上分,有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大豆煎餅、地瓜煎餅、蕎麥煎餅、山芋煎餅等,用什麼原料製作的,就叫什麼煎餅。

Advertisements

從製作所使用工具上又分為手工煎餅和機器煎餅;從製作方法上,分為攤煎餅、推煎餅、擀煎餅、滾煎餅等;從口感上分,又有酸煎餅、甜煎餅、原味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不同的製作方法,其色澤、味道、形狀也各不相同。

製作煎餅有獨特的工具,主要有鏊子、攤子、推子、油鬧子等。鏊子,系用生鐵鑄造,直徑一米,中間微凸略厚,邊緣較薄,形如禿頭鍋蓋,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為支撐。

加工煎餅,當地人稱"攤煎餅"。攤煎餅是一項專門的技藝,做法有刮、攤、滾、擀等多種製作方法。加工煎餅首先要制糊,將所用原料加水,用石磨推成糊狀,當地人把這叫"糊子"。糊子稠了,勺子舀起來不能順暢地倒在鏊子上,稀了,在鏊子上四散流淌,稀稠適當才能攤出好的煎餅。

Advertisements

用推子將舀到鏊子上的麵糊從裡到外或從外到里均勻攤一圈,煎餅糊所到之處就會在熱鏊子上被迅速的凝固,耙子的長短正好等於鏊子的半徑,所以耙子繞場一周,就成了一張煎餅。糊子製做好后立即加工,則煎餅甜,等糊子發酵稍微有點酸味時再加工,就是酸煎餅。

不論使用那種方法,手要麻利,火候還要適當。煎餅很薄,很容易熟,火候大了或揭得慢了,煎餅會焦糊,火候小了或揭得快了,煎餅則不熟,所以加工一張好煎餅很有技巧,也很不容易。揭完一張煎餅,要用油鬧子往鏊子上抹油,然後烙下一張煎餅。

好的煎餅要薄如白紙,厚度均勻,餅面完整。單吃煎餅,越嚼越香,煎餅卷大蔥更是經典的吃法,將又圓又薄的一大張煎餅,放上一棵洗凈的大蔥,沾上大醬,然後順勢一卷即可。現今生活好了,吃煎餅配的菜肴也多了,卷豬頭肉,卷芹菜牛肉渣,卷炸黃鯽子魚,卷鮮香椿、腌鹹菜、蒜薹、辣椒等等,都十分,美味。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