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次謹信,泛愛眾

次謹信,泛愛眾——讓孩子學會善待他人

閱讀提示:現在很多孩子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家長就必須滿足;在學校更是小霸王,不懂得禮讓,滿嘴的髒話,動不動就和同學發生爭執,給老師和同學取外號……「讓孩子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成為家長和老師的共鳴。

我們先看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孩子,他不清楚回聲是怎麼一回事。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山谷里,大聲叫道:「喂!喂!」附近大山立即反射。他的聲音:「喂!喂!」他又叫:「你是誰?」回聲答道:「你是誰?」他又尖聲大叫:「你是個大笨蛋!」山谷照樣回應「你是個大笨蛋」。孩子異常惱怒,於是對著大山大罵起來,然而,大山仍舊毫不客氣地回敬他。

Advertisements

孩子怒氣沖沖地回到家,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對他說:「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對。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對它說話,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孩子說:「真的嗎?那我明天再去那裡試一下,說些好話。」

「這就對了,」他的母親說,「在生活里,不論男女老幼,你對人好,人便對你好;如果我們對人粗魯,是絕不會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所以,你一定要記得,只有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啊!」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人們常說:「幫助他人,惠及自己;關愛他人,心生快樂;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待他人是一種品質,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做人的藝術。

《弟子規》中有云:「次謹信,泛愛眾。」就是說,做人要講究誠信,要愛護身邊的一切人,要善待他們。這就是儒家宣揚的「仁者愛人」的博愛精神。我國宋代哲學家張載也曾說過:「聖人與天地之至德合而為一,賢達之士皆是鍾毓天地靈秀之氣而生。天下所有衰老龍鍾、孤苦伶仃之人,所有獨夫寡婦、困苦無告之人,都像你我的兄弟姐妹一樣,彼此要相扶相攜。」假如天下的人真能做到這種程度,善待他人,彼此相互扶持,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定親密無間,沒有隔閡,沒有讎隙,這個社會就會是一個安定團結、和諧溫暖的社會。

Advertisements

王安石不計前嫌,善待蘇軾的故事被人們口耳相傳,成為佳話。

蘇東坡與王安石同朝為官,二人均才華橫溢,本應惺惺相惜,然而由於他們在政治見解和主張上存在不同,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王安石到了晚年時,他們為各自的政見鬧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新法每推進一步,蘇東坡都要寫詩文相譏諷,讓王安石惱怒異常;蘇東坡性情豪放,不拘小節,有時出口不讓人,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元豐二年,那些嫉恨蘇東坡的人抓住他寫詩譏諷朝廷和新法的事奏了他一本。宋神宗看了龍顏大怒,傳下一旨,派人把蘇東坡從浙江湖州抓來投入御史台大獄。事關重大,除了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肯丟掉烏紗帽救兄,其他人誰也不敢搭救,生怕連累了自己。這可急壞了蘇子由,蘇東坡也清楚這次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子由說:「如果王安石……」蘇東坡不等子由說完便嘆了口氣:「不要指望他了,他恨我還來不及呢。」

而此時的王安石在罷相后早已退隱山林,回到江寧(今南京)隱居。所以不知蘇東坡坐事入獄的消息,等這場轟動朝廷的「烏台詩案」傳到江寧時,蘇東坡的罪名已定。想起國家多難,人才難得,王安石連夜寫信派人飛馬進京呈給神宗皇帝。信中說,哪有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反而為些小文字惹的麻煩去殺那有學問才華的士子的道理呢?

宋神宗是個年輕有作為的皇帝,曾兩度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變法革新。雖然王安石已經退隱山林,但是宋神宗還是願意聽從王安石的建議。神宗看了王安石的信之後,再三思量,覺得王安石所言甚是,於是頒下聖旨,赦免蘇軾,將其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從此,「王安石一言救東坡」的故事便成為歷史上「文人相親」的一段美談。

善待他人,是一個人胸懷和愛心的體現,在社會上,每個人都要學會善待他人,如果一個人目中無人,自高自大,對人冷言冷語,不懂禮貌,那麼很快便會被他人拋棄,從而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而這些現象在當今很多孩子身上都有所體現,比如有的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不僅不主動前去攙扶,反而在一旁幸災樂禍地大笑;做遊戲的時候總是嫌這個笨那個笨,處處顯著他聰明;對父母不夠尊重,動不動就鬧性子,發脾氣,這些都是不懂善待別人的表現。家長要怎樣幫助孩子糾正這些壞習慣呢?

1、先從善待自己的親人做起。想要讓孩子學會善待他人,可以先讓孩子學會善待自己的親人。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並開始幫父母分擔。比如爸爸媽媽做飯的時候,孩子可以掃掃地,擦擦桌子,給父母分理些家務;當爺爺奶奶身體不好的時候,孩子可以前去安慰或服侍。孩子學會了善待自己的家人,在進入學校或社會之後也同樣能夠善待他人,和他人友好相處,獲得比較不錯的人際關係。

2、以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孩子。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孩子今後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道德品質,和家庭的環境熏陶有很大的關係。父母是和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因此,父母平時要注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注意在平時要善待他人。

3、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張先生的兒子以前總是以嘲諷的語氣講某個同學鬧出的笑話,開始張先生以為孩子不過隨口說說而已,沒有在意。後來學校老師給張先生打來電話反映他兒子的情況,說張先生的兒子在學校總是以取笑人為樂,後來張先生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他召開家庭會議,針對兒子的情況作了嚴肅的批評和教育,最後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同學道了歉,並且從那以後,張先生的兒子再也沒有嘲笑過別人,而且也懂得了如何去尊重人、善待他人。

4、用故事感染孩子。通過給孩子講一些善待他人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受到教益,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5、讓孩子學會理解和包容。現在的孩子往往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只是喜歡錶達自我。比如,老師批評某某同學了,孩子到家就會幸災樂禍、眉飛色舞地向家長訴說。家長應讓孩子知道,老師批評學生是為了幫助他們改掉身上的毛病,作為同學,應當理解和尊重他們,不應當對其進行嘲諷或者歧視。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就能慢慢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發現他人身上存在的優點,就不會再片面地瞧不起別人。

來源:立身國學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