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腎虛更可怕?論春節佛系飲食

春節長假期間除了與家人團聚,吃是亘古不變的主題,八百年前的李東垣先生寫的《脾胃論》至今依然沒有過氣,此書的核心主要是「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胃好比是容納食物的倉庫,而脾就是將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臟腑的快遞機構,有多少口福全由脾胃說了算。有些人筷子還沒動兩下,就開始打嗝吃不下,其實是胃氣上逆的表現,脾和、胃雖然平時聯合作戰:一個負責盛滿食物,一個負責運輸營養,但他們各自戰略方向不同,喜好也不同。

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胃初步消磨完食物后,除了要給到脾一部分以外,接著胃氣要往下走,把剩餘任務給小腸完成,而脾要把從胃接手的營養往上輸送,只有這樣一上一下搭配協調,身體才能運轉自如。

肥甘厚味、飲食不節都會導致脾胃功能紊亂,肥甘厚味很好理解,那麼究竟什麼是飲食不節呢?比如冬天吃西瓜,不順應時節;冰啤酒配火鍋,寒熱不均;中午起床吃第一頓飯,飲食紊亂;飲食過辣過咸,五味不均;這些統統歸於飲食不節。

很多人也許會好奇,為什麼吃早飯過點也會傷脾胃呢?一天之中早上陽氣慢慢升起,到中午最旺,對應人體來說脾胃之氣也是如此,白天脾胃之氣最旺盛的時候,卻在不吃不喝睡覺讓它空轉,待午後陽氣漸衰,對應脾胃之氣也慢慢變衰,卻開始大吃大喝,這就好比白天8小時不幹活,到夜深人靜別人睡覺了,開始熬夜賣命當然百害無利。

現在人脾胃平日就被外賣折騰得七七八八,終於熬到過年回家,還沒來得及歇停,各種大魚大肉就輪番上陣了。本就虛弱的脾胃要耗費更多力氣運化這些大魚大肉,當它終於累得倒下時,這些代謝不完的高脂肪,高蛋白質,就會慢慢形成濕氣和痰;常言道:魚生熱,肉生痰;百病皆由痰作祟;通俗來說痰停在哪,病就在哪,停在肺里有可能支氣管哮喘,停在鼻子可能就是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看來粘乎乎的脂肪也是痰的一種。痰和濕氣都會阻礙脾胃氣機升降,會讓人感覺腹脹,同時舌上布滿舌苔,人也會容易感覺疲倦無力。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住自己,少吃一口,盡量清淡飲食。在中醫中,五味對應五臟,吃得太甜就使會使脾氣濡滯,胃氣也就薄弱;吃得太咸就會使骨氣受傷,肌肉枯槁,心氣就容易郁滯;生冷吃多就會直接損傷胃陽或脾陽,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寒濕停在體內;如果吃得太過辛辣,辛熱,就容易產生胃熱,灼傷胃陰。

究其根本,在飲食上也要佛系,平平淡淡才是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