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特種部隊(二)

部隊四:

全名:陷陣營首先,我要拉開你們的視線,不介紹陷陣營,先讓你們重新認識三國。(聯繫巨大……所以沒辦法)呂布在各位心中,很可能就是個「三姓家奴」,其實不然。理由?首先,呂布殺了丁原后,投奔董卓,跟隨他的武將包括高順、張遼。發現問題了嗎?如果沒有,那繼續看下去……殺董卓,被董卓舊部擊敗,逃出長安,跟隨他的武將中,同樣有高順、張遼,發現問題了嗎?(還沒發現的多讀幾遍……)沒錯,為什麼高順、張遼這樣的忠義之士會一直選擇跟隨呂布?原因就是,呂布做的事,都是可以認同的,因此他們沒有不服。三國時代本來就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要想生存,就必須夠恨、夠精、夠膽,因此叛變並不代表就是一件壞事(典型:劉備……)。呂布的軍隊,從來都是能者就必會得到任用(簡單點說,誰強用誰,實力第一)。張遼、高順是呂布的得力助手,因此說明了高順的能力很強,甚至強於張遼(文遠的支持者們別生氣呀~)。高順何許人?史料中的傳記(以簡化):高順是呂布手下的驍勇戰將,他的部隊被人們稱為陷陣營。隨呂布奔波征戰,勞苦奮命而又忠心耿耿。下邳城破,高順為曹操所俘,不降被曹操處斬。(《三國演義》)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后,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英雄記》)好了,對以上兩人大致了解后,回歸正題!高順,歷史對他的記載實在太少了,在正史中,只有這樣的描繪:「建安三年,布復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敦救備,為順所敗。」這是高順首次正面描述,乾淨利落的兩次勝利。直到最後「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高順才再次獻身。高順的現身並不多,卻屢屢是在關鍵時刻現身。或許因為高順過早的退出三國舞台,導致他手下的陷陣營,因此絕跡,沒有留下過多的記載……我們只從正史中發現這樣的描述:「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簡單,酷似這支部隊很不起眼,可仔細一看,卻發現這隻部隊非常可怕……「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是什麼意思?對文言文有了解的都明白……只要陷陣營發動進攻,就沒有不能攻破的部隊(大意,翻譯不好別罵呀)。此時,你會有疑問:是不是誇大的?答案為:不是!查看史料,我們可知道,陷陣營是高順唯一的部隊,後期呂布將陷陣營交給魏續后,高順就充當呂布的副將了。這說明,先前高順打敗劉備、夏侯敦所率領的部隊一定就是陷陣營。能打敗兩個那麼有名的將領率領的部隊,可以想象陷陣營的實力一定非常強。而且要知道,正史中,那兩次對戰是唯一描寫陷陣營對戰的,此前此後就再沒有過陷陣營對戰的史料……發現什麼問題了么?只打了兩場戰鬥,兩戰全勝……似乎太恐怖了點吧。而且要注意,沒有任何史料記載,陷陣營被殲滅。從高順被斬后,陷陣營也神秘失蹤……沒有任何史料提到和陷陣營有關的事情……正如它神秘的消失,它也是神秘的出現。沒有任何記載關於陷陣營的組編,全軍僅有七百餘人,且各各驍勇善戰,裝備配製又是最精良的。無疑給這支部隊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紗。最令人困惑的是,它到底是騎兵?還是步兵?據史料記載,對陷陣營的裝備配製描述是「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再參看另外一段出自曹操的史料:「袁本初鎧甲萬領,吾鎧甲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軍策令》)。可以知道,在西涼騎兵未傳入中原前,中原地區的騎兵主要以輕騎為主,且未能普及。因而「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指的就是重裝步兵的配備。那麼陷陣營就是步兵咯?非也!矛盾同樣存在……高順一直都跟隨著呂布,而呂布的部隊均為騎兵(在後來起義后也有步兵),所以高順也極有可能指揮的是一支騎兵。且如果是步兵,那麼又如何對只有七百餘人卻能達到「每所攻擊,無不破者」的威力作出解釋呢?要知道,只有騎兵才有這樣的威力……總的來說,因為史料記載極少,使得這支軍隊或許永遠都是個迷……我們只能怪曹操斬了高順,如果曹操放了高順又會怎樣呢?有可能高順和陷陣營在歷史上流芳百世……可這就是歷史,歷史永遠充滿神秘……

Advertisements

搜索微信公眾號【重溫歷史】或【lovecwls】,講述歷史背後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眾號【yishilu666】或【異事錄】,網羅天下奇聞趣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