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特村的根雕藝人

根雕藝人革命·努爾葉克從兒時拿起刻刀,再沒捨得放下,直至現在,每天雕刻三四個小時,已經成為他四十餘載養成的一種習慣。

革命雕刻的作品很是精緻,他說往年只是等著顧客自己上門購買,今年他想突破下自己,走出去銷售。為此,他要在旅遊旺季之前帶著孩子們一起做出更多精美的活。

48歲的革命住在距離吉木乃縣城30公里處的托斯特鄉托斯特村。

3月2日,記者走進他的家,房間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根雕,有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造型獨特、形態各異。

革命的手藝是祖傳的,在他的印象中,牛皮、木頭、骨頭等經過父親的手,都能變成一個個精緻的藝術品,兒時的他就喜歡坐在父親身邊,也學著敲敲打打。

「我聽說我的爺爺,爺爺的爸爸,祖祖輩輩都會做這種手工活,沒有誰去專門的教誰,都是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我也是這麼會的。」革命的父親是牧民,以放牧維生,他經常看著父親給別人做木雕、木質的床、柜子,上面還雕刻著好看的花,自己便也學了起來。

Advertisements

天然的樹根,自然的木質紋理,經過革命發揮智慧和想象,對不同樹根的藝術造型,進行外形的加工、修飾、點綴。雕刻完成,則需要對毛坯作品進行打蠟、上漆,保持樹根表面光滑明亮,使其更具有觀賞性,完成一件根雕作品,短則十餘天,長則一個多月。

這些年,阿勒泰地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結合旅遊業大力發展傳統工藝品製作。隨著當地節慶活動的增多和旅遊市場的開拓,革命借著這一機遇,將製作的特色根雕產品推向旅遊市場。

2007年他把家裡的土地承包出去,夏天出去跑車,冬天在家加工手工藝品。

現在除了最小的兒子正在石河子上內初班,21歲的女兒和23歲的大兒子都跟著自己干。革命說,大兒子跟他一樣,自小受他的感染也學會了雕刻,這種傳統的手藝就這樣很自然的流傳到了下一代。

Advertisements

「我會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氈子上面作畫這些,小時候家裡擺的用的都是父親做的,來家裡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好看。」革命的女兒阿爾那·革命說。

「以前的手藝就是賣給村民,大家都互相認識,知道我會做,想買什麼或者訂做什麼,就直接來家裡找我。」革命說,現在不一樣了,路修的四通八達,想運出、運進一個東西這麼簡單,來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應該把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品傳播出去。

2013年,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吉木乃縣托斯特鄉烏魯帕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成立,300平米的場地是托斯特村的老村委會。除此之外,政府還為合作社購置了激光雕刻機和木頭雕刻機。現在忙碌時候,革命會請村民當小工,一天發放150到200元的工資。

「兒子跟我一樣做雕刻的活,政府送的機器都是女兒會使用。」革命說,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的作品經常拿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展銷會,如今他有了吉木乃縣以外的訂單,現在平均每個月能有3千多元的收入。

展望未來發展時,革命笑呵呵地說,今年他準備自己走出去,帶著這些手工活,去周邊的旅遊景區跑市場。(張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