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對比劑腎病
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病友在診療過程中需要接受對比劑也稱為造影劑,進行CT或造影檢查。對比劑注射入人體后經過腎臟排泄,有可能導致對比劑腎病(CIN)的發生。
1、 什麼是對比劑腎病(CIN)?
CIN通常指在放射學造影后出現的急性腎損害, 目前是院內發生急性腎損傷/急性腎衰竭的第三大原因。
2、 CIN病程是怎樣的?
病友的血清肌酐(Scr)常於造影后1-2天升高, 3-5天達峰值, 7-10天逐漸恢復,多數病友腎功能可恢復正常,但25%-30%的病友可遺留慢性腎功能損害。CIN的發生延長了病友住院時間、增加了不良事件及終末期腎病的發生率,已成為臨床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3、哪些病友容易發生CIN?
Advertisements
有以下疾病或情況的病友容易發生CIN:
1) 慢性腎功能不全
2) 糖尿病
3) 充血性心力哀竭
4) 高齡(>75歲)
5) 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6) 使用高滲對比劑、對比劑劑量大或短時間反覆應用等
4、為何會得CIN?
導致CIN的可能機製為:
1)腎動脈收縮繼發腎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髓質缺氧。對比劑注入人體后早期引起短暫的腎血管擴張,繼而是長時間的血管收縮;
2)對比劑具有直接的腎小管毒性。應用對比劑后,腎臟病理上可以發現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變性,有證據表明凋亡參與到腎小管損傷機制中。
5、如何預防CIN?
1)使用等滲、低滲對比劑,可以減輕直接的腎小管毒性。
2)補充等滲鹽水,也稱為水化,這是臨床最常用的預防CIN的方法。水化可以增加腎臟血流量,降低血管收縮,減少對比劑在腎臟停留時間,減少管型形成,從而預防CIN。
Advertisements
3)給予N-乙醯半胱氨酸
其他藥物如甘露醇、多巴胺、袢利尿劑等目前無證據對預防CIN有利。
CIN是碘對比劑應用過程中的嚴重併發症,隨著介入的普及發生風險日益增加,且發生后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嚴重者甚至需要透析支持治療。因此預防尤為重要,醫護人員及CIN發生風險高的病友一定要重視。
更多內容請關注本人今日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