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與養生保健

中醫的養生學起源較早,在先秦時期就萌芽了,儒家和道家的養生理論初步形成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特色。

直到《黃帝內經》的問世,才奠定了中醫的養生學基礎,並形成較系統的理論。

養生派在秦漢到晉唐時期形成,而中醫養生的黃金期是在宋元到明清這段時期,此時各種各樣的養生學及方法的研究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的養生學。

1中醫養生學特點

第一,理論核心為預防為主;

第二,指導思想為中醫理論,強調人與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講究心理與生理協調一致;

第三,綜合施養原則,採取不同的調養方法對不同個體的不同方面進行調理,將內調與外養相結合,中醫的養生包括精神養生、飲食養生、環境養生等這些都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Advertisements

第四,中醫養生的普遍適應性,不論性別和年齡都適宜,並且操作方法簡單易行。

2中醫養生理論基礎

>>>>

2.1 身心合一

中醫的養生最注重身和心,人不僅應該注重身體的鍛煉和保養問題,還要注意心靈、心理的修養、調養和修鍊,身體和心事相互影響的,它們是一體的,缺一不可。

因此,在加強鍛煉身體的同時,要有一顆健康快樂的心態,修養身心。

>>>>

2.2 陰陽平衡

只有做到陰陽保持平衡的狀態,才能算是非常健康的人,而我們的主要養生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達到身和心陰陽平衡,其中陰是指身體構造的具體物質基礎,而陽則是指身體內的能量,陰陽相對。關於中醫與養生保健,一般情況下,發冷的、向下的屬於陰,發熱的、向上的屬於陽。

Advertisements

在有些情況下,如人生病的時候,可能是身體的陰陽失去了平衡,導致陰盛陽衰或者陽盛陰衰,那麼,解決方法則是將太盛的減弱一些,或者讓太衰的增強一些,使其恢復原有平衡,疾病就會隨之減弱或者消失。所以,在中醫養生中特別的強調陰陽平衡。

>>>>

2.3 天人合一

養生,要保持一個天人合一的觀念。中醫里講,天和地是非常大的一個宇宙,人與天之間是相通的,人一直都是受到天和地的影響的,就像水中的蝦,對於蝦來說,水是它生命的全部,但是,水一直都在變化,肯定對蝦的生活產生影響。

同樣如此,天地的變化也影響著人的生活和生命,所以,中醫非常注重天人合一,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養生的方法、方式也要隨之而變,在不同環境情況下,採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身體的調養和調整。

3飲食養生>>>>

3.1 中國傳統飲食養生

中國有講究平衡膳食的優良傳統,遵從良好的飲食原則。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食物的原本即多樣性,主食是穀類,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等。

每天要攝入足夠的豆類,除此之外,還要保證適量的動物性食物,如魚類、禽類、畜類等肉類。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造食物湧現出來,這類通過加工的食品,可能這些食品的味道較誘人,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因此,每天要盡量吃天然的食物。

下面舉一個例子,冬季是一年裡的最後的季節,要多吃蘿蔔,蘿蔔分為胡蘿蔔、紅蘿蔔和白蘿蔔等。

其中胡蘿蔔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微生物、和胡蘿蔔素,能滋潤皮膚,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中醫還認為,它能夠幫助健胃消食等,所以在乾燥的冬季要多吃胡蘿蔔。

>>>>

3.2 食療養生的國際性

除了在中國人們比較重視食療養生外,外國人也非常認同,在我們的文化里常說葯補比食補更好,外國人也認為食物是「良藥」,其實人們更願意採用飲食療法,而不是通過藥物治療。

但是某種食療方法可能不適合每個人,比如有人說黑木耳對人的身體好,但是某些人群就不適合吃。

所以,食療養生需要根據作用對象的身體狀況、年齡、疾病等來選擇。只有選擇科學的食療方法,才能達到治病防病等養生的功效。

4防衰老養生>>>>

4.1 運動

《內經》談到這方面內容,書中認為人的身體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害因素,因此會有很多方面會導致衰老。

古代人早就認識到舞蹈等運動有益健康,能起到氣血流通、舒筋活絡的作用,所以舞蹈等運動能增強人的體質,有效預防疾病。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不僅要講究適量,還要注意在適當的時候,量力而行,要注意度的問題,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

4.2 飲食

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有規律飲食能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

4.3 精神

在精神方面,人要有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注重調整好精神狀態,保持身心順暢,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很多事的成敗,應該以一個健康心態看待這個世界。

>>>>

4.4 生活規律

健康的生活規律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

現代生物學方面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研究人員認為人體中有很多生命節律,它們控制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如《內經》說「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說我們要遵從生命節律,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體功能的協調一致。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