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輝和他的「農業革命」

陳光輝的名字,近些年在休寧、黃山乃至全省全國可謂高山上打鼓——名聲遠揚。那是因為他有志於改變傳統農業問題的「黃山探索」。最讓人們熟悉的是他以基層農民的身份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並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團總結時說:「複合式循環農業模式這條路子值得好好總結。」

A:從小有志做農民

「上面種的是木瓜,中間種茶葉,地上種明日葉、救心草,四周還種了桂花,木槿花……生物共生達到了單一品種無法實現的良好生態環境……」說起自己的生態立體茶園,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黃山市多維生物集團董事長、休寧新林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光輝滔滔不絕。

1月30日,2017年歲末,休寧縣堯舜工業園,眼前的陳光輝,年齡不過五十齣頭,卻已是滿頭白髮。「我這頭髮比我的生態農業發展勢頭要急。」不過這也是陳光輝從事有機農業13年來操勞操心的最好見證。1965年出生的陳光輝頭銜很多,黃山市十佳科技創新帶頭人、安徽省農民創業帶頭人、安徽省十佳環保人士、安徽省2013年度十大經濟人物、安徽省扶貧先進個人、安徽省卓越績效管理先進個人、全國科普先進個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導師等榮譽。他還是黃山學院客座教授、安徽省農科院客座研究員。

Advertisements

陳光輝起家於茶葉貿易,在90年代末就已經擁有百萬家產。但是在2004年,他的出口茶遭遇歐盟「綠色壁壘」,於是他果斷轉型,走上了有機農業的探索之路。

「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總要幹些跟泥土有關的事吧。」陳光輝說,他自小在農村長大,父母、親戚都是農村的,看到他們種地的辛苦,他感覺自己有這樣的責任。30年間,黃山(中國)發生巨變,無論是城市、農村,但農業依舊存在短板,包括農業成本、化肥污染、畝產效益、農業模式等諸多問題,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農村人口外出打工,家裡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小,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田地荒廢現象加劇,「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去嘗試、探索農業發展新思路的源動力。」

經過13年的艱辛探索,陳光輝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循環農業發展道路。共申請、獲得多維生態茶園、多維生態稻田、多維生態果園、多維生態庫塘、植物防火林帶等11項國家新型農業模式發明專利,完成第一個新型農業模式的國家生態農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創建,並以99分的高分通過國家專家組的驗收。他的公司現在已經成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產品、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先後承擔國家星火項目、國家發改委重大循環經濟項目等。

Advertisements

B:嘔心瀝血探三農

「農,天下之大業也。」十三年來,陳光輝從一個不會務農的農民,變成一個生物學專家,,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態循環農業王國里。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他不僅獲得生物工程師的職稱,還深入全國各地調查研究,把在不同地區發現的100多個農業問題歸納總結成31個問題和七個體制機制問題,利用交叉思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大兩個交叉點:破解複雜的農業生態系統問題的最大交叉點——林草問題;破解最難的農業系統難題——多功能大循環農業,然後提綱挈領,綱舉目張,通過三產融合和建議政府體制機制的創新配套將生物鏈、產業鏈、廢棄物循環到底,探索三農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

為了破解最難的農業生態系統問題,陳光輝的多維公司在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院季昆森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思維教授、中國農科院朱立志博導等多學科專家教授指導下,堅持刻苦自學多學科知識,進行全身心、全資本投入,長期深入山區從事新型農業種植、養殖模式的探索實踐,通過多項思維和多向思維進行《生物自然組合學》新課題的多維生態農業研究:人工智慧+生物功能=生物智能化農業,在生態化、允許大面積栽培條件下,探索研究共生互助、易於推廣的農業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出把傳統、單一的農業轉型、升級到構建生物良性小生態系統的經營,然後通過三產融合將生物鏈、產業鏈循環到底,因地制宜,形成一個個多功能大循環農業園,尋找中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並以組織、制定高質量新型茶園模式國家生態農業綜合標準化體系為突破口,先後申請獲得十多項新型農業模式的國家發明專利,新型模式已列入中國60個典型循環經濟案例,2012年6月陳光輝曾被國家發改委推薦到聯合國(里約+20)可持續發展大會發言。

多年來,陳光輝曾多次給中央寫信,最令他欣慰的是2017年3月10號寫給李克強總理《關於解決農業31個主要問題和政府體制機制創新的建議》的信有了迴音,這封信後來被轉到國務院農村改革小組,6月份,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來公司調研。而同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同年7月31日-8月1日,農業部四位司處長專門回復了他提出的《創建新型農業模式實驗區》、《培養綠色、高效農業轉型人才》等4個建議案,並來休寧實地參觀他的新型農業模式實驗園。

C:循環農業創未來

陳光輝告訴記者,他的多維理念,目的是希望國家早日發動這場農業綠色變革——國土高質量改造,儘快遏制和修復化學農業生產系統造成自然生態系統向不良性或惡性循環發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對空氣、水、土等最基本生存環境需要、食品安全需要和人民健康需要。

而十九大報告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中要優先發展的戰略提出來加以強調,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農業部出台百萬實用型人才培訓計劃,明確今後的重大任務:發展高質量農業,實現農業綠色轉型,這些,都讓陳光輝如沐春風。

此後不久,2017年11月3日農業部出台了「2018年-2020年百萬新型農業實用型人才培訓計劃」,並提前讓陳光輝申報2018年「多維新型農業模式實驗區」的建設項目,11月25日科技部中國市場技術協會為多維公司授牌——多維生態農業培訓中心,同月成為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實驗示範基地,陳光輝又與中國農科院教授合編了《多維生態循環農業》培訓教材,2018年3月將由中國農業技術出版社出版,此外,多維公司還與航天食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航天食品示範基地等等。

陳光輝說:「眼下正著手進行生態農業培訓,為全國各地的農業從業者進行技術培訓。目前第一個培訓班的學員已經招募完畢,後期還會陸陸續續進行培訓。他說自己要用實際行動踐行百萬實用型人才培訓計劃。用自己畢生所學和實踐經驗,指導學員,用有機、生態、循環農業實現鄉村振興。」

D:發展瓶頸捆手腳

「農,天下之大業也。」解決好「三農」問題,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到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和改革就像黃山鄉間的道路,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想像或想像不到的彎道和阻力。

侃侃而談,手舞足蹈,談起自己的生態循環農業,陳光輝可以一兩個小時不喝水。但是這個春節他也面臨著壓力,因為目前的農業資產融資還比較難、加上農業產業發展周期長、支出卻非常大,加上他的布局很大,資金壓力驟增。

與此同時,由於國家新標籤法和300多項食品標準的調整,陳光輝公司生產的產品包裝因為「打上原漿、養生」不能上市,導致300多萬元產品和400多萬原料庫存積壓,企業唯一的800萬流動資金因積壓不能周轉。公司發展在踏步向前的同時也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面。

陳光輝說,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苗木進行立體種植養殖模式實驗,這些苗木除了能夠綠化以外,每種苗木可以N倍的放大繁育,一花一葉一果都能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這些苗木可以對傳統茶園、果園、油茶等進行立體升級改造,使畝收入提高到5000至10000元以上,公司十多項專利成果還處於轉化初期,現在公司因農業資產無法融資和政策不可抗拒的風險,無法給公司萬畝基地上數千農民工及工人發放工資和繳納保險,迎面而來的生產又急需周轉資金,這些困難令自己寢食難安,現在公司正在尋求戰略投資者共同合作。

「希望銀行部門能夠站在支持三農、振興鄉村的高度同意貸款,給予資金支持,以緩解燃眉之急。畢竟我們所做的事業是大有可為的實體農業。」陳光輝說。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農業融資難問題在我國很多地方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政府和銀行目前還沒有把農業資產建立像房地產一樣的金融借貸體系、保險保障體系、評估體系、法律體系,農業資產還不能到銀行直接融資(土地資產、生物資產、小產權證以及現在林權證也不給貸了),尤其是規模以上的種植、養殖業比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更難融資。不過隨著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的提出和中央農村工作一系列新政出台,陳光輝的融資難問題或能破冰,但這與地方政府和銀行的認知和支持密切相關。

後記:2月4日,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一年農事活動的開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為億萬農民送來了政策春風。陳光輝給記者發來簡訊說:「十九大報告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中要優先發展的戰略提出來加以強調,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而發展高質量農業,實現農業綠色轉型。這正是我13年來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和所期盼的。」但願這春風能融化陳光輝心頭的堅冰,溫暖他的初心,吹進他的13000畝生態農田裡。

(程向陽 吳玉蓮 汪悅 來源: 黃山晨刊)

運營人員: 唐駿 MX00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