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一年的成長,還跑不贏通貨膨脹?

我們的人生,與其說是和別人在鬥爭、競爭,不如說是大腦在和自己做鬥爭,是一場自我抗爭。最艱難的戰鬥,是思考和感覺的鬥爭。

文 / 朱昂

前言

創業者和合伙人在制定決策、選擇方案的時候難免產生分歧,但過於鑽牛角尖並不利於現有目標的達成,有時需要放下對一個事情、一個想法的執念,讓包容成為你的習慣。

2018馬上就要到來,小萌希望你摒除成見、掃清盲點,做一個思想開放的人,在與自我的抗爭中收穫更好的自己。

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想和大家分享橋水基金創始人Dalio在《Principles》一書中的思維方式——「我們更多需要去看森林,而不是樹木。」

Dalio的工作原則中最強調的是客觀,不要用情緒去看人、看世界、看問題。要明白一點: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同的,這些不同導致我們的行為不一樣。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對世界和周圍產生更加包容的心態。

Advertisements

同時,要明白我們的大腦其實像一台機器一樣在運轉。不斷擁抱和優化這個系統,我們能成為更好的人,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獲得更美好的人生。

1

認清人類的致命弱點:自大和盲點

Dalio認為阻擋我們實現人生目標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自大和盲點(ego and blind spots)它們導致我們無法看清真實的世界,從而無法做出最優的決策。

自大是我們人性天生的弱點,讓我們不願意承認和面對自己的弱點,真正反思自己的錯誤。

從人類的基因中,我們內心渴望被愛,害怕失去愛,我們需要生存,害怕無法生存,我們希望自己變得重要,害怕成為無關緊要的生物。這個與生俱來的基因,導致我們的大腦天生就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弱點。

高我和低我。從宗教的角度看,我們每一個人其實內心都有一個聲音。Follow your heart,heart就是我們內心的召喚。Dalio認為,從科學的角度看,其實每個人也有一個高我,一個低我。這個是我們大腦結構造成的。

Advertisements

高我其實是一個意識很清醒,能看到高緯度事物的人,但很多時候我們內在的情緒導致自己行為,被低我所控制。低我關注物質上的東西,流於表面;高我則看到本質上的東西。

所以,排除內心的負能量,才能讓高我控制我們的行為。

理解我們的盲點。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眼中去看問題、看待世界。因而我們每個人看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這也造成了每一個人行為的差異。要客觀理解這樣的事實,不能強求別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我們一樣。

從人性上,我們對於不同的觀點都是本能反感的。甚至對於持有不同觀點和角度的人,也會反感。其實是要客觀面對和理解,因為我們很難從別人的眼中去看待問題。

人性的自大和盲點,會最終導致什麼結果呢?

就是我們無法接受不同意見,甚至在不同意見面前,我們容易和人發生爭執。到了今天,我自己也越來越深刻理解這種盲點,也努力放下內心的自大。

我幾乎不再去評價任何一個人,無論是當面還是背後。因為我無法站在他的眼中去看世界,也一定不能完全理解他做這個事情或者那個事情的想法。我們要包容不一樣的東西。在Dalio眼中,人類致命的弱點,就是自大和盲點。

除了理解,更高的境界是認同反對意見。當兩個人爭執的時候,如果錯誤的一方恰恰是你呢?不要讓自己錯誤的代價更高,要接受有質量的反對意見。在不同意見中工作,效率反而更高,這讓我們更可能發掘真相。方向一定比速度重要。

做一個思想開放的人,而不是封閉。

開放的人願意學習,願意接受新的事物,也懂得承認自己的不足。封閉思想的人,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看待世界。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能成為一個開放思想、更加包容的人。我們的痛苦很多時候來自於對某個想法過於執著。在佛教里,這就是我執

放下對於一個事情、一個想法的執念,我們的內心會快樂很多。讓思想開明,包容成為你的習慣。

2

人生是一場與自我的鬥爭

作為父親,Dalio曾讓神經學的醫生測試過他孩子的大腦,而結果也讓他震驚。

他發現,不同孩子的行為和意識,其實和天生的大腦構造有很大關係。有些人天生對數字敏感,有些人的邏輯性很強,有些人則容易激動。

這都和大腦構造有關。要客觀承認:每個人大腦的構造不同,導致了我們的行為不同。

其實不僅僅是人類,所有的生物大腦都是不同的。有趣的是,大腦構成本身也經歷了幾百萬年的進化。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大腦是站在了祖先的努力之上。

從神經學角度看,大腦在一開始就設置了我們人生的目標:尋找有意義的工作,尋求有意義的關係。

從一開始,基因就 Program了這個任務給我們。所以,與其說追尋有意義的生命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如說這是我們最初的目標。從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植入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人生,與其說是和別人在鬥爭、競爭,不如說是大腦在和自己做鬥爭,是一場自我抗爭。最艱難的戰鬥,是思考和感覺的鬥爭。這也是理性和感性的部分。一個人不能失去感性,也不能完全不理性。

習慣其實會讓我們大腦處於類似「自動駕駛」的狀態,是大腦最強有力的工具。如果我們對某些事情做得足夠多,大腦會建立一個習慣機制。

我們的高我是希望建立良好的習慣,這些會幫助我們進化,而低我是建立不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其實每個人都知道,看書、跑步、早睡早起、控制飲食。壞的習慣比如暴飲暴食。所以我們看到,優秀的人都非常自律,有固定的好習慣。這些習慣,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決策體系?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沒有情緒干擾的情況下,做出決策。很多時候,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從而導致一個錯誤的決策。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先學習,然後再做判斷,最後做出決策。

學習是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反饋機制。正確的反饋機制能夠引導我們走向真相,錯誤的反饋機制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這要求我們,在面對反饋的時候要足夠客觀。不要根據自己的潛意識去聽取想要的答案。

舉一個我經常遇到的案例。

許多投資者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往往是隨意的,是被盤面的波動影響的。這時候,決策是基於情緒,而不是通過研究之後的判斷。

許多人買了某一個股票后,就會有觀點,然後會自動過濾負面信息。這些都不是良好的決策體系。最後,一個好的決策體系要考慮到最壞的影響和結果,不能僅僅盯著最好的可能性。

Dalio有一個四步驟決策路徑:

think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great decisions

也就是說要先思考,然後放入我們的原則體系,像演算法系統一樣獲得輸出,最後才能得出一個好的決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