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糖尿病「共同照護」到底是啥東東?

最近,結識了幾位台灣友人,都是糖尿病方面的專家。會長我除了向他們打聽台灣的美女好不好泡之類大眾喜聞樂見的事,還請教了不少關於糖尿病方面的問題。發現他們經常提到一個詞,那就是糖尿病的「共同照護」,我忽然想起新東家Z(這種用代號來命名的形式比較酷,007的老闆代號叫M)也經常念叨這個神秘的詞,於是來了興趣,馬上找到度娘,努力了好幾個小時,結果是——被網上雲山霧罩的各種文章繞暈了。

台灣的醫療服務很牛,在全球200家大醫院中,台灣就佔了14家,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全球排到老三、亞洲是老大。英國《經濟學人》2000年做了一個國民健康評比,台灣民眾健康水平名列全球第二。(台灣人民真幸福!)

有三個數字可以說明這個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的厲害之處——在台灣,2013年就有70.7%的糖友(118萬人)接受了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的治療。結果就是小於70歲的台灣糖友早發性死亡個案從1997年的44.4%,下降到2013年的29.3%,也就是說讓十好幾萬人免於早死。

Advertisements

有糖友問了,這個數字也沒啥了不起啊!好吧,如果把這個死亡率下降的15.1%放到祖國大陸,根據最新的數據,中國的糖友總人數1.14億,假如都享受了這個神秘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結果會少死17214000人,1700多萬人哪!超過2013年我國全年的出生人口數(1640萬人),有感覺了吧。

從字面的意思看,一說起「共同照護」,會長就想起了《甄嬛傳》里一堆妃子圍著皇帝老兒一個人的情景,但是一說起要做糖友的管理,我腦子的畫面就變成了一群警察圍著一個可憐的小偷的情景。難道,所謂的「共同照護」只是從大家常見的一個醫生光速看完一個糖友,變成了醫生、護師、營養師、衛教師、藥師等等一群人輪流上陣,去「照護」一個糖友?(此處省略兒童不宜情節1萬字,為了搞笑,大家不要打我。)

Advertisements

我把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一位台灣朋友,他差點把嘴裡的拿鐵都噴到了會長熨了n遍的襯衫上。為了懲罰他,我要求他用一句話說清楚台灣「共同照護」跟現在大陸的患者管理最大的不同。他冷靜了一下,說了一句話,就是——在保證糖友生活品質的重要前提下,按照本人的意願來維護糖友的健康。

我忽然懂了,「共同照護」並不是僅僅把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等加入照護的「人海戰術」,其實是一組專業人員一脈相承、通力協作,通過跟糖友的大量溝通和教育,讓糖友本身有充足的意願與能力去執行日常生活管理,從而獲得長久的健康。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會長的腦子裡又出現了兩個場景:第一個是糖友們常見的場景:老高是大陸的糖友,他去就診,醫生總是說這個不能吃,那個要戒掉,有時候還會帶點恐嚇,感覺就像是揮舞著剪刀的園丁,要把老高這種「野蠻生長」的錯誤個體,修剪成教科書上整體劃一的標準造型,老高硬著頭皮接受了醫生的「命令」,但是要按醫生的說法去改,老高感覺自己做不到,尤其是沒有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去做。於是老高就在糾結的心情中摸索前進,血糖控制得很不好,醫生老說他「依從性不好」,漸漸的,老高對自己的健康和醫生都失去了信心。

第二個場景:老唐是一位台灣糖友,在寶島台灣,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次看醫生都會背上專門的糖友「書包」,裡面裝著《糖尿病護照》、《血糖監測記錄本》、血糖儀、胰島素筆、飲食記錄、低血應急用品、飲食專用碗等。

老唐來到醫院,他每次的就診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醫生一般只看5分鐘,剩餘的20多分鐘由營養師、護理師來陪他聊,了解他的病情和生活狀況,給出符合老唐情況的、循序漸進的專業建議。這些專業人士會針對老唐的具體情況,利用挖空心思做出的,各種各樣有關糖尿病及併發症的道具,給老唐做生動活潑的演示講解,還會有許多的互動和遊戲,讓老唐覺得有趣好玩,既認識了糖尿病並及併發症的危害,也輕鬆學到了適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技能。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專業人員,從來不會用「治療需要」的名義強迫老唐去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他們總是先傾聽,再勸解,在獲得老唐的認可后,跟老唐商量一個他覺得容易接受的方案。老唐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有一整個團隊在時刻關心自己,他在醫療、生活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都能得到指導,而且自己能盡情的吐露心聲,訴說不快,甚至還可以耍點小脾氣。

老唐自己成為了糖尿病的主人,他還加入「共同照護」團隊成為了醫護人員的好幫手,在自己健康達標的同時還能幫助其他糖友。他覺得自己價值得到了體現,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對戰勝糖尿病有了更大的信心。

從老唐和老高的不同體驗,可以大致上看出台灣的糖尿病「共同照護」對於糖友們的意義所在。我的這位台灣朋友還跟我說了一些有趣的細節,「共同照護」模式其實是從美國引進的,在沒有搞這套之前,台灣的患者管理方式其實跟大陸現在很類似,當時的情況是,醫院為了讓糖友們進到衛教室接受醫護的教育,把所有的側門封了,把衛教室設置在從前門進來,後門出去的必經之路上,但是糖友們往往在半路上就從前門溜走了。於是醫院裡的醫護人員們反思,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才會如此。後來在大家引進「共同照護」,不斷改進的情況下,才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可是,台灣的「共同照護」是醫保支持的,大陸這邊既沒有醫保支持,又缺乏可以運作這種「共同照護」模式的足夠數量的專業人員,怎麼辦?我很不講義氣的把這個巨大的問題甩給了台灣朋友,他沉默了一下,沒有像CCAV里「有關部門」那樣給出無比正確又純屬廢話的回答。

他說:現在開始做,堅持做,只要有一家醫院開始做,比如瑞京醫院,以後就會有兩家、三家、會越來越多。醫院照護好了一個糖友,他可以去影響和幫助另一個人,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只要醫院真正抱有誠意,把專業和服務做好,遲早會獲得糖友們的認可和豐厚的經濟回報。

這樣下去,總有一天,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就會在我們這個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生根發芽,最終讓所有糖友都能受益。

更多關於糖尿病的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公眾號——糖尿病之敵(tnb112)

點擊文章下方的「糖尿病之敵」圖片可以進入我的專區看到我在今日頭條發的所有文章,也可以訂閱我。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好看,請多轉發,點贊,動動指頭,你就能幫到很多跟你一樣的糖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