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這樣吃,生津潤肺,止咳祛痰,效果比葯好!

入秋以來,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癥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會導致陰津耗損,體液丟失等癥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秋燥常見癥狀

  • 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斷身體是否乾燥的地方。癥狀較輕的會出現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癥狀;有些人會咳嗽,聲啞氣喘不停,特別容易於夜晚發作,進而無法安心入睡;還有些體質差的人會將這種秋咳一路持續入冬,或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等嚴重癥狀。

  • 鼻敏感

中醫認為,鼻子敏感多為肺虛所致。每逢秋天,十個人里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乾燥,而一旦乾燥,又用手指去挖,由於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乾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

Advertisements

  • 皮膚乾燥

皮膚在乾燥的環境下特別容易乾燥、瘙癢甚至皸裂。如果你經常性撓皮膚、抓癢甚至舔舐嘴唇,說明肌膚已經喪失水分了。

  • 驚厥

乾燥的秋天,會陷入兩個極端:身體免疫力好,性格開朗的人會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體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則會心神不寧,甚至會出現驚厥現象。

  • 頭髮乾燥

秋天乾燥,氣血循環變差,血液無法將養分帶到頭髮毛囊,頭髮容易出現乾燥枯黃。當你發現自己秋天一到的時候,頭髮枯黃拚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

  • 便秘

秋天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加上腸胃功能變弱,不少人都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

4個方法教你預防「秋燥」

1、多睡一小時,保持充足睡眠

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Advertisements

2、合理膳食防「秋燥」

多喝水、多喝粥,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3、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散。

4、堅持鍛煉,但切勿過量

秋季秋高氣爽,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得到體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秋燥症」雖不十分嚴重,但一些病症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舊病複發,中醫上講,當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這時候,食養才是最關鍵的!

今天來教大家三個食方,自己在家做來看看~

秋梨膏

原料:鴨梨6個、干紅棗80克、冰糖150克、老薑20克、蜂蜜80毫升。

步驟:

1、將干紅棗洗凈后對切去核,生薑去皮后切成細絲,梨削去外皮、將擦板架在鍋上,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

2、將去核后的紅棗和薑絲、冰糖放入鍋內和梨蓉梨汁一起。

3、蓋上鍋蓋,用小火煮約30分鐘,然後用漏網撈起梨蓉用另一隻湯匙按壓,擠出更多梨汁。

4、將擠壓后的梨渣紅棗和薑絲扔掉,鍋內只留下梨汁,繼續用最小火熬煮約1小時后至梨漿濃稠后熄火放涼。

5、在放涼后的梨漿里調入蜂蜜拌勻後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

《本草求原》中便有「秋梨蜜膏」,相傳始於唐朝。而《本草綱目》把鴨梨的功能註定為:「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市面上的鴨梨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便可收穫,這個時候買來製作秋梨膏最好。

枇杷膏

枇杷膏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用枇杷果熬制,事實上,中醫里真正入葯的並非枇杷,而是枇杷葉。我們來看看怎麼做的:

原料:鮮枇杷葉(去毛)5斤,川貝5兩,蓮子(去心)10兩,麥冬10兩,紅棗10兩,天冬5兩,生地10兩,玄參(去節)10兩。

做法:熬汁去滓,將汁煉至滴毛頭紙上,背面不陰為標準,收清膏,每清膏1斤兌蜜2斤,收膏裝瓶。

枇杷葉可以清肺熱、降胃氣,對煩躁、口渴也有助益。而川貝更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作用,將兩者融合,效果更甚。

同仁堂配方:枇杷秋梨膏

配方:枇杷、秋梨、羅漢果、杏仁、玉竹、薄荷、甘草、蜂蜜

這個食方可不是僅僅將鴨梨和枇杷融在一起,裡面加入其他幾味珍貴食材,風味更佳,不僅可以增強生津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時常飲用還能改善膚質、潤肺潤膚,加班熬夜時來一杯也是非常好的。

有人認為服用枇杷秋梨膏越濃越好,更有甚者以為直接飲用最好,事實上膏方糖分很高,滲透壓很高,直接飲用往往會刺激口腔及咽喉黏膜,所以直接飲用並非最佳辦法,飲用時最好取一兩勺,用溫開水化開后再服用。

這個食方自製的話比較麻煩,非專業的人和設備,很難做好。推薦大家買成品食用,為大家推薦一家良品,同仁堂配方,小孩兒常咳也能食用,買上一瓶,全家人都不「燥」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