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的鐵律只能讓殘暴者自作自受

【原文】

嚴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譯文】

秦朝施行的是嚴酷的刑法,結果很快就滅亡了,夏禹、商湯、周文、武實現了長治久安,就是因為施行了仁德的政治。

【釋評】

愚蠢殘暴的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常把嚴刑重法作為御民的利器,頻頻祭出。他們幻想百姓在嚴酷的打壓之下,便會乖乖順從了,永不反叛了。歷史的事實反覆證明這只是統治者的夢囈,官逼民反的鐵律只能讓殘暴者自作自受。其實,刑與法都是人定的,再好的刑與法如果無好人執行,也一無所用。只有施行德政,讓百姓仁愛知禮,天下才會大治。

【事典】杜林的根本之法

杜林學識廣博,名望很高,光武帝劉秀就任命他為侍御史。劉秀常向他請教學向,杜林有問必答,全無媚上之意。

Advertisements

一次,劉秀和杜林談論中,有意無意地對他說:

「你身經亂世,遭盡磨難,不知何事感觸最切呢?」

杜林長嘆一聲,說道:

「莽賊亡后,各地盜賊蜂起,我和弟弟杜成、好友孟冀等人在逃亡途中,正遇數千盜賊搶劫財物。我們被扒下了身上穿的衣服,正當盜賊舉刀要殺我們時,我的好友孟冀卻對盜賊們說:『你們知道天神嗎?赤眉軍雖擁有百萬之眾,但他們胡亂殺人,不講道義,最終還是失敗了。你們應該成就霸業,就不能不推行仁義,否則,你們就是不畏懼天神,到頭來只能重蹈覆轍了。』 孟冀的這些話讓盜賊心動,他們隨後便把我們釋放了。」

劉秀聽之茫然,不解地看著杜林。杜林於是接著說:

「盜賊兇狠,亦有仁德教之的功效,何況他人呢?莽賊苛政刑酷,百姓紛紛造反,他這樣治世卻與御民的大道背道而馳了。臣之所以敘此舊事,實要奏請陛下實行德政,教人懂法知禮。」

Advertisements

劉秀欣然嘆道:

「你能在閑談之中給朕進言,朕可知你的忠心了。」

杜林後來做了大司徒司直,他推薦同郡人范逡、趙秉、申屠剛等人,結果他們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杜林為此向光武帝劉秀說:

「臣薦舉之人,雖為同鄉,卻非私情所致,臣了解他們甚深,知道他們性本賢良,不會亂用威權,以求取名聲。現在許多人不惜破壞國法,亂用刑罰,追逐個人私利,他們表面上看似為國為民,實則害國害民,陛下切不可為這些人所蒙蔽。」

劉秀暗中詳查,果見杜林薦舉之人都十分稱職,一如杜林所說。從此,他對杜林更為器重了。

建武十四年(38年),群臣們上奏給劉秀說:

「古時,肉刑極其嚴厲,這樣,人人都畏懼犯法,就不敢鬧事了。現在,犯法的人不斷,應是法令寬鬆的緣故。陛下應該增加法令的條文,用以杜絕犯罪的根源。」

劉秀下詔給三公九卿,讓他們各抒己見,杜林的奏書和其他人的意見大不相同,他在奏書中說:

「百姓的感情受到污辱,那麼,講究道義和氣節的風氣就要受到損害:法律條文繁多,那麼,苟且和僥倖的行為就要興起。孔子說:『用政治來教導民眾,用刑罰來強制民眾,民眾只以苟免於罪過為務,卻沒有真正自覺慚愧的心。如果用道德來誘導民眾,用禮教來規範民眾,民眾不但自覺慚愧,而且真心歸服。』古時的賢明君主,都能深謀遠慮,行動都注意到寬厚,不在刑罰上做過多的規定。周朝的五刑,處罰規定不超過三千。漢朝剛建立時,仔細地考察了秦朝的過失,廢除了苛刻的政法,使統治的網路疏闊起來。民眾歡欣鼓舞,人人都歸向寬厚的德政。後來,法令條文逐漸增多,吹毛求疵,詆毀、欺騙的事就不斷了。小事對道義沒有妨礙,卻採取大的刑戮,由此造成的弊端就十分嚴重了,於是百姓多叛,難以馴服。」

料林的奏書條理明晰,極有說服力,劉秀讀罷感嘆良久,他對群臣們說:

「不患民不御也,患德不修矣。如杜林所奏,古時德政不加以效仿,後世方有彌天大禍了。

朕主意已定,當在減輕刑罰、簡化法令上示以仁德,重在教化百姓,如此,才是根本之法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