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必讀:如何「高效」地拖延?

一直以來,我們對拖延的理解,基本都是負面的。尤其是將事情拖延到 deadline 前最後一刻,才開始行動。我們會覺得,很多優秀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有自控力,能更快地將事情付諸行動。

但真的是這樣嗎?組織心理學家 Adam Grant 在他的 TED 演講「The surprising habits of original thinkers」中,提出一個觀點:那些優秀的「原創者」(比如畫家,作者,電影人等),其實,大多數都是拖延症患者。實際上,許多效能專家和企業高管,都論述過「積極拖延」對工作的正面影響。

積極拖延,幫你用「發散思維」找到更好的想法

「發散思維」是《學習之道》(作者芭芭拉那本)中提到的一種思維模式,與之相對應的是「專註思維」。很多時候,把一件事情做好,用專註思維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發散思維。

Advertisements

只有當你將思維放空,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個節點,找到它們之間新的聯繫,你才能發現之前所看不到的可能性。等到時機成熟,再一氣呵成,把文章寫出來,效果往往會更好。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礙,不妨先放一放,將它暫存在大腦里,讓它慢慢醞釀,翻滾,發散。也許,一條更好的路徑,將就此開啟。

積極拖延,能有效提高你的投入產出比

一個事實是:有些事情,無論我們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它的結果都不會有很明顯的波動。原因是,這些企業家的腦海中,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種高度詳細的資料庫。對於外界的關鍵信息,他們能夠在資料庫之中進行對比、計算,迅速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情況,並作出應對 —— 這種現象,我們就稱為「商業嗅覺」。

Advertisements

對他們來說,進行嚴密的分析和推演,以及憑藉嗅覺進行應對,選對的可能性,其實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是後者,他們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實現更高的效益。

這種情況下,與其提前開工,讓自己一直處於工作的壓力和忙碌之中,不如留到 deadline 之前,保證充足的時間,用最專註的狀態,一氣呵成將它解決。這不但能有效節省你的時間,讓生活更加高效、從容,也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現階段最緊迫和重要的事情上,幫助我們優化事項的優先順序。

積極拖延,能提高任務的效果

積極拖延者,往往是什麼樣的人呢?大多數,是壓力偏好者。面對適當的壓力,他們不但不會崩潰,反而會更容易激發起興奮,提高喚醒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做出來的成果,很可能比時間寬限的情況下,質量還要好。

積極拖延,只是把「完成任務」的期限往後延,並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做到兩點:第一,對任務有確切的把握和掌控,確保自己能夠完成;第二,它需要對任務進行前期的規劃和思考,以期在最終執行時,能夠摒除一切干擾,直接上手。

如果你完全不去思考,只是等到最後一刻,才著手開工,連任務要怎麼做都不清楚 —— 這就不是積極拖延,而是消極拖延了。這裡面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 「掌控感」。你一定要了解任務的不可控性,想辦法去降低和減少這種不可控性,確保你是可以掌控它的。這就是積極拖延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你時常拖延,不妨問問自己:拖延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有沒有一些能夠讓自己安心的成果?如果沒有,就調整一下狀態和行動,讓拖延成為你的另一種動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