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博教授:中醫如何看待脂肪肝?

中醫怎麼看待脂肪肝呢?

中醫原本是沒有「脂肪肝」這樣的病名的,但是中醫看病,是從「望聞問切」收集癥狀和體征的信息,並且根據這些信息歸納疾病分類。根據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數中醫學者將其歸屬於中醫的「積聚」、「脅痛」、「痰濁」等範疇。

其實,「脅痛」只是表象。許多肝病或者肝鬱不舒的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脅痛,因此不適宜用「脅痛」歸納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若是把「脂肪」比擬成「痰濁」,從中醫病機上講倒是比較合適的提法。不過,痰濁並不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而是結果。若論「積聚」,似乎太嚴重而不恰當。因此,我就用「脂肪肝」來討論中醫的看法。

有一些學者專門針對脂肪肝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個群體的人最常見的癥狀有:身體乏力、頭暈、兩脅脹痛、腰部酸痛、精神睏倦、腿膝酸軟、腹部脹滿、口乾口苦。

乏力、頭暈、精神睏倦是脾氣虛的表現;腰部酸痛、腿膝酸軟是腎虛的表現;兩脅脹痛是肝鬱不暢的表現,口乾口苦是肝鬱化火傷陰的表現;腹部脹滿是消化不良、脾虛痰濕的表現。舌象多見舌質淡胖、舌苔白膩,也是脾虛痰濕的表現。由此可見,脾氣虛、腎氣虛、肝氣鬱是脂肪肝主要的證候與病機,是本痰濕、化火、傷陰是標

中醫講究「治病必求於本」,脾腎氣虛、肝氣鬱結是脂肪肝的核心病機,必須加以糾正。

我們知道,腎氣為一身之根本,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衰減。《黃帝內經》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說明人到中年,腎陰與腎氣都出現衰減,只有壯年高峰期的一半,生活起居都不如以前了。這大概是許多中年朋友共同的感慨吧!

為什麼那麼多代謝性的疾病多半是發生在中年以後呢?以我之見,這大概與腎氣衰弱最有關係。換言之,腎氣的盛衰與機體代謝能力的強弱密切相關。當代謝能力下降,營養代謝與能量代謝出現問題,特別是當輸入量大於輸出量時,肥胖、脂肪肝就成為常見的結果了。

說起腎氣,一般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氣」到底指的是什麼。中醫認為,腎藏精,精化氣。精是精微物質,是生命之源;氣是機能,是能量。物質與能量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按照中國古代哲學的體用觀點,精代表「體」,氣代表「用」,這就是二者的關係。而且,腎為先天之本,又是水藏,與膀胱相表裡,人體的津液、水液代謝都可歸之於腎。

中醫認為,水與氣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氣虛或氣鬱時,水液可能積蓄不化,津液反而變成有害的「痰液」。氣虛主要有腎虛和脾虛,氣鬱主要指肝鬱,這兩種情況都會出現物質與能量代謝的低下或異常。因此,要恢復物質與能量代謝,就要從源頭做起,補腎氣,益脾氣,舒肝氣。有了這個原則,我們就知道如何調節飲食營養,如何調暢心情、舒解煩惱,如何合理運動、如何按摩增強脾腎之氣。

通過這兩期的科普想必大家對於脂肪肝的病理已有一定了解,那麼如何通過中醫療法治癒脂肪肝呢,且聽下回案例分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