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中風方 風引湯方歌-近代驗案

風引湯方歌

金匱方歌括清·陳俢園

四兩大黃二牡甘,

龍姜四兩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

癱癇諸風個中探。

風引湯 除熱癱癇,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瘈瘲,日數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此方。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赤石脂 石膏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脂(各六兩)

上十二味,杵,用韋囊布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按:乾薑、桂枝宜減半用之。

清·陳元犀:大人中風牽引,小兒驚癇瘛瘲,正火熱生風,五臟亢盛,及其歸迸入心,其治同也。此方用大黃為君,以盪除風火熱濕之邪,隨用乾薑之止而不行者以補之,用桂枝、甘草以緩其勢,又用石葯之澀以堵其路。而石葯之中,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平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龍骨、牡蠣以斂其精神魂魄之紛馳,用寒水石以助腎之真陰不為陽光所爍,更用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恐心不明而十二經危也。明此以治入臟之風,遊刃有餘矣。後人以石葯過多而棄之,昧孰甚焉!(《金匱方歌括》)。

Advertisements

  • 【近代驗案】

例一 : 殷品之治腰脊痠楚案(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1年第5期)

蕭某某,男,33歲。

一診:腰脊痠楚,猶如火灼,有時走竄周身四肢。當其走竄它處時,腰背灼痛減輕,舌紅而鮮艷,脈浮滑而數。病延十三年,此系絡

脈空虛,風火為患,治以養血鎮肝清熱。擬《金匱》風引湯出入:

大生地、京元參各12克 左牡蠣30克 花龍骨、靈磁石、寒水石、赤白石脂各15克 紫石英10克 大白芍、全當歸、炒黃芩各9克 生石膏20克 生甘草3克。

三劑。

二診:服藥后,諸症緩解,頗欲睡眠,佳象也。脈弦數,舌尚紅,葯既中肯,再予前法續進:

大生地24克 左牡蠣、生石膏各30克 花龍骨、靈磁石、寒水石、紫石英、赤白石脂各15克 川桂枝(后入)、粉甘草各3克 炒黃芩、炒白芍、凈萸肉、野百合各9克。三劑。

Advertisements

三診:投養血鎮肝清火之劑,走竄灼熱之勢已輕。肝為藏血之臟,陰血不足,則風火走竄,非鎮肝不足以遏其走竄之勢,非養血不足以填其絡脈之虛,非清火不足以熄其灼熱之焰。再予前法續進:

生地黃、花龍骨、全當歸、赤白石脂各12克 炒黃芩、炒赤芍、滁菊花各9克 生石膏、左牡蠣各30克 寒水石、紫石英、靈磁石各15克 川桂枝3克。

三劑。

四診:以往遺泄后,周身走竄甚劇,腰部灼熱痠楚亦增。前昨二日遺泄,未見周身竄動,腰部灼熱痠楚亦不若前甚,仍予鎮肝熄風、養血清熱:

大生地、石決明各18克 生石膏24克 牡蠣30克 花龍骨、赤白石脂、紫白石英各15克 粉丹皮、炒黃芩、朱茯苓、滁菊花、大麥冬9克。

五劑。

上方迭進十數劑,風火已媳,諸症俱消。由於腰脊痠楚曾因跌扑所致,以後各診用祛瘀通絡為主,而獲全功。

殷師曾云:「風引」,意即中風抽掣牽引之謂,後世亦稱「搐搦」、「痙攣」,多由肝陽暴亢化風所致。本方重在清熱潛鎮,收斂浮陽,實開後世治中風用潛鎮之先河。後世王孟英、張伯龍、張山雷諸氏,對中風屬於內熱生風,氣火上升之病,恆常用潛鎮與滋填並進,實導源於本方。該病員雖病非中風,而由火熱盛,肝風內動所致,與內風病機,實相一致,故可借本方加減治之。

例二:楊天知治高血壓案

(選自《浙江中醫雜誌》1985年9月號)

姜某某,男,52歲,農民。1975年9月3日初診:素患高血壓病,半月前與人口角后,頭暈頭痛,煩躁易怒,有時感到左上肢抽動,唇戰。面紅如醉,油亮發光,診斷為高血壓,服降壓西藥及鎮肝熄風湯、龍膽瀉肝湯、溫膽湯等方劑,消症不減,血壓不降。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滑,血壓170/100,治宜清熱瀉火,熄風潛陽。方用風引湯加上石決明、雙鉤各30克,5劑。9月15日二診,血壓140/85。上方連服月余,血壓一直維持在三130~150/35~90之間。

例三 :楊天知治小兒舞蹈症案

(選自《浙江中醫雜誌》1985年9月號)

王某某,男,11歲,學上,1976年1月15日初診:3個月前在學校上操,趕不上隊伍,手握筆不緊。繼而常擠眉弄眼,兩手亂動,提物不緊,走路腿顫,某院診斷為小兒舞蹈症,久治不效。今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神志不安,舌紅苔膩,脈象弦滑。服用風引湯5劑。

20日二診,走路較穩,余證同前,上方加防風、蟬衣、羌活,7劑。27日三診:上述癥狀均有好轉。

守上方治療2月余痊癒。

  • 【按語】

《外台》引深師紫石湯方,與此方藥味相同,惟六石各八兩為異耳。六石同出一方,他處甚少見焉,其間不無深意。莫枚士之論,頗能窺見其中堂奧。其謂:「考《本草》紫石,鎮心除邪,滑石利小腸除熱,赤石、白石亦分治心肺,但主泄利。赤白要之,赤入血分,白入氣分,與二石英皆治驚悸也。寒水石、石膏、滑石皆除熱利小便,……蓋經意以紫石與滑石同用者,以紫石入血活心,滑石入氣治小腸,一臟一腑之義也。二膏(指軟、硬石膏)治熱,二脂攻積,六石共為君;大黃、乾薑,一泄一守為臣;龍骨、牡蠣,一入一斂為佐;桂枝、甘草治驚悸為使。風引之病,既由於風,故方從桂枝來。引者,一緩一急之謂。緩故用龍、蠣之收,急故用姜、黃。風則生熱,故用四石及大黃之寒以清之,熱則主痰,故用二脂、滑石以攻之,二脂承紫石來,二膏承滑石來;風性善壅逆,故用紫石之重以治逆,滑石之利以治壅。此方之妙如此。」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3。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