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止痛針灸方:利濕調經方《針灸全生》——利濕調經、通絡止痛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利濕調經方《針灸全生》

【處方】足臨泣、三陰交、中極

足臨泣

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臨泣。《聖濟總錄》名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輸(木)穴。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和足背動、靜脈網,第四跖骨背動、靜脈。主治脅肋痛,目眩,偏頭痛,目外眥痛,乳癰,瘧疾,月經不調,足跗腫痛等。

三陰交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厥陰、少陰交會之處。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另說:「在內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內踝上一寸」(《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為脛神經;並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主治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萎,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以及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孕婦禁針」。

中極穴

經穴名。出《素問•骨空論》。別名玉泉、氣原。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布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遺精,陽痿,遺尿,小腹痛,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痛經,胎衣不下,產後惡露不止,外陰瘙癢,以及子宮脫垂,盆腔炎,尿瀦留,尿失禁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功用】利濕調經、通絡止痛

【主治】月事不利、少腹痛

【方義】脾虛生濕,膀胱氣化不利則濕濁下注,濕阻胞脈,致使月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脈氣所注之輸穴,偏於滲濕,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帶脈,善於疏泄帶脈和肝膽經脈濕濁,而使胞脈通暢。三陰交為肝、脾、腎三陰經交會穴,能健脾氣,化濕氣,助腎氣,行水氣,疏肝絡,逐瘀滯。中極屬於任脈,通於沖脈,居於臍下小腹,是足太陽膀胱之募穴,又是任脈與肝、脾、腎四經交會穴,偏於利濕降濁,化氣行滯。諸穴配合,共奏化氣利濕,導滯通絡,調理經帶之效。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更多中藥知識請查找神黃百科。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