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故園情-欣賞李可染筆下的牧牛圖

李可染是舉世矚目的山水大家,也是壹位畫牛的高手。他筆下的牧牛圖,充滿了詩意,令人神往。

《看山圖》1964年作

他畫牛始於20世紀40年代初,那時他住重慶金剛坡壹家農舍裏,夜深人靜時,他就聽到對面牛棚裏的老水牛吃草的聲音。那是房東的牛,每天由壹個幾歲的孩子放牧。

《五牛圖》

他由牛想到了人生和人生的意義,想起魯迅的話「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於是萌生了畫牛的慾望,藉以寓寄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理想。

《牧童牛背畫中行》1978年作

李可染開始細心地觀察水牛。他發現,南方的水牛比北方的老黃牛骨骼體態富於變化,更宜用水墨畫來表現,而水牛的溫順、勤勞,也正和他所追求的做人品格相壹致。

《 牧牛看山圖》 1979年作

其時,郭沫若也住在金剛坡下,他的牧牛圖被郭沫若看見,大為稱道,並揮筆寫了首長達三十行的散文詩《水牛贊》。其中有句雲:「水牛,水牛,妳最最可愛,妳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堅毅雄渾,無私拓大,悠閑和藹。任是怎樣的辛勞,妳都能夠忍耐,妳頭不擡,氣也不喘;妳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腳踏實地而神遊天外……」 郭沫若對水牛的頌美激勵了可染畫牛的興趣,但可染深知,他不能、也不應只是借牛圖解某種觀念。他也沒有去追求象徵的寓意或風格。

《 秋趣圖》1980年作

真正激動他情感、支配他畫筆的,還是牧牛情景本身所蘊含的東西:和平,勞動,田園詩意。四十年來他所作的各式各樣的牧牛圖,正是壹部詠贊和平生活的詩集,壹部散發著泥土芳香的田園樂章。

《 霜葉紅於二月花》1982年作

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而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崇其性,故屢屢不倦寫之。

《柳塘渡牛圖》1984年作

繪畫的價值之壹,其實就在於它創造壹種境界、壹種理想、壹片精神的天地、壹種想象的生活,給欣賞者以慰藉,以撫摸,以忘卻煩惱的剎那間的愉悅。

《五牛圖》

可染先生的牧牛圖就是這樣,在它們面前,人們都可以得到壹時的超脫,得到超然於繽紛世事和功名利祿之外的精神安歇。在生活的旅途中,哪裏是無塵無垢的聖地?那是童心和故園。在那裏,有綿綿不絕的鄉思和永不泯滅的童年回憶。李可染的牧牛圖正由這裡產生,並把人領回這裡—即使有「人似秋鴻,事如春夢」之嘆的人,也還能得到壹片天真。

《浴牛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