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簡史》:我們天天說創新,但不一定知道什麼是創新

文/葛維屏

創新,是我們熟悉得不能熟悉的一個語詞了,但究竟是什麼是創新,估計大多數人還一時半會答上來,至於如何創新,同樣,大多數人可能只得提到一二點,而很難抓住創新的各個維度。

為此,我特意地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1988年版。上面關於創新的解釋是:「拋開舊的,創造新的。」

這一個解釋顯然難以滿足我們在解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時所需要的各種內涵。這樣,當我們必須深究創新的意義及其規律時,我們會發現對創新知之甚少。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迫切需要一本了解創新來龍去脈的範本,能夠告訴我們一直處於不求甚解而懵里懵懂的一些概念。

由楊暘所著《創新簡史》正是這樣的一本及時雨,能夠滿足我們對創新的各個肌理的了解與把握。

Advertisements

作者在這本關於創新的書中,提出的一個創新的觀點是,作者認為是交換促進了創新。這看起來,這的確是有一點叫人費解,但當作者梳理人類的發展史,並且舉一反三地展開給我們觀望時,我們的確可以看到,每一次人類的突飛猛進,都受到「交換」的巨大影響。

作者在書中把「交換」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方式,當成了宇宙中的一個重要的支撐架構。作者認為:「這種『交換』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包括動物、植物和我們人類。交換行為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行為,它是世界延續和繁榮的基礎,如果沒有交換,這個世界可能還是一混沌,沒有海洋,沒有森林,也沒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熊貓和統治地球的人類。」(P14)。

可以看出,作者把「交換」當成了一種創世紀的力量,至於真實如何,我們無從置喙,但作者以「交換」為核心關鍵詞,的確回答了「創新」的本質是什麼。

Advertisements

按照作者的思路,作者必須回答「交換的究竟的是什麼呢?」其實,在整個宇宙中,交換的只有兩種支配東西,一種是能量,另一種經驗。

而人對經驗的交換,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關鍵之舉。人類的文明史時間還佔不到人類歷史的0.1%,那麼,在最開始的99.9%的時間裡,我們的祖先都在幹什麼呢?其實在那一個漫長的時間裡,人類是在不斷「積累經驗,在讓我們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為我們後來的爆炸式創新打下基礎。」(P12)

也就是說人類通過經驗的積聚,再實現經驗之間的交換,便使人類的創新有了可靠的鋪墊。由此可以看出,人類的知識對於人類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而知識的傳承工具就是書本,這也是我們覺得應該多讀一點書的原因。此為題外話,從人類的生存與進步來看,書籍作為記載人類經驗的一種載體,的確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作者帶領我們回到「創新」在人類歷史流程中的最遙遠的世紀,「人猿相揖別」的年代,開始了人與動物在創新這一唯人類所具有的標誌性坐標物的分野。人與動物有何區別?作者認為人有不同於動物的四肢功能,為人類勞作提供了可能,而另一個區別是人類的外族通婚制度,能夠讓陌生人建立信任感,擴大了彼此的交流。之後,人類的交換在人類的發展階段中,無一不顯示出它在促進人類進步的關鍵作用。人工取火的發明和經驗的交換,讓人類進入發展快車道,迎來了偉大的農業革命,在產品豐裕之後,人類有了以物換物的交換方式,不斷刺激著人類的進步,之後貨幣的發明,使人類的交換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至此,人類進入了物質豐富的時代。

交換促進的是創新的外部因素,「人類交替規模越大、速度越快,那麼產生的創新也就越多。」(序言)。

作者揭開了創新的外在機制,但如何把創新落實到自己的實踐與行動中?這是作者在書中闡述的另一個重要的章回。這就是作者在書中對創新的內部因素的闡述。作者認為:這個內部因素就是創新的節點因素。

何謂節點?作者以例證闡述了節點的內涵,其實節點,就是通過交換得到的經驗中的那一個帶來創新的爆發點,而節點因素的理解和運用,是理解創新與創造創新的關鍵(P26)。按照節點理論,作者在書中將創新的形式分為根創新、域創新和維創新,而從維創新中引申出來的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方法論,作者稱之為「維理論」,這對於個人、集體還是社會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實現自己的創新目標,都很有收益。

《創新簡史》這本書採取一種娓娓而談的筆觸,對人類歷史中的創新要素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剖,把握住了創新中的核心要素,並對創新的規律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創新的發展路徑,既有理論深度,也有指導價值,可以說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知識讀物,而書中對創新的啟發性思考,可以使我們每一個都奔走在正在創新與走向創新之路上的人,都能獲得創新的啟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