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中國工業不行的?德國都看不下去了

這類問題網特最感興趣,涉及到軍工加工精度問題,所以即便你是小編我也不告訴你!

我只提醒你一句,中國的機床出口到德國,說明機械硬體的精度沒有問題。而裝上西門子的軟體再買回來,說明操作系統還需要加強,這多少有些以訛傳訛。但是,即便有這種出口裝好系統再買回的事情到2025年就會結束的。

上個月德國的默大媽為什麼要去沈機考察?

沈機早在2014年就搞出了開源操作系統(早期的工業4.0,現在改為「中國製造2025」或者「中國工業2025」,互聯網+製造2025,就是這個概念,沈機已經鋪墊好系統基礎了)。

德國的工業4.0唯一能介面的,就是中國的工業2025!

要記住,德國的工業4.0不是找誰都可以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的

Advertisements

中國工業2025和德國4.0的區別在於,中國的「製造2025」在操作系統上是開源的,極具兼容性,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帶動整個製造行業。

這對於德國那種封閉的系統操作,包括西門子和東芝一類的系統都是極大的衝擊。即便是所謂的工業4.0,由於操作系統的封閉,也只是好死了類似西門子這樣的獨家企業,自顧自己賺錢,對整個製造業並不會帶來更大的產業效應。

所以,最後德國不得不和中國合作,呵呵!

附註:

我就是搞工業製造的,很多人對工業4.0或者中國製造2025隻停留在名詞上,到底為什麼能稱之為一種工業革命?很多人沒有概念……

普及一下,用最通俗的解釋:

過去我們是生產產品,創造銷售,生產出來後放在倉庫里,然後銷售出去,也就是推銷,不論他們本意到底需不需要;

Advertisements

後來我們創造需求,根據創造出來的需求進行生產,你消費者沒有需求,我創造需求,你不知道你有什麼需求,我啟發你的需求。根據這一營銷措施創造或引導出來的需求,各品牌製造出各種產品,然後銷售給特定需求的消費者,這進了一步,例如蘋果手機,例如華為、小米手機等;

這兩個過程都需要製造工業來生產產品,品牌商也就是客戶,需要給製造工廠下訂單,提供產品設計,然後工廠再採購原材料什麼,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按照需求方生產產品。消費者中間隔著品牌商。

所以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的製造是提升了還是下降了,就是我們常見的的PMI指數(經理人採購指數)。

德國工業4.0或者中國製造2025,則打破這這種銷售模式、訂單模式和採購模式,消費者或者客戶,直接給工廠下訂單,所有的採購和製造全部通過網路進行,包括你工廠的加工以及生產能力,還有排產等生產周期等等。

消費者不一定就是個體,也可以是加工需求方的客戶。但是,消費者個體可以直接向生產企業下訂單,這種定製性生產,將有過去極少訂做現象,轉而成為整個社會的需求與生產的效應。例如你可以不通過大眾品牌,就向工廠下達一個只有你一個人才有的超越大眾汽車生產訂單,再也不用看大眾這種中間環節的臉色了。

這就意味著所有生產企業的機床或者設備信息,以及設備生產能力都是網上可查的,你可以挑選適合你需求的設備,然後直接下訂單。

德國和中國的區別在於系統的開源性與否。

德國西門子和日本東芝等的系統是封閉系統,你必須花錢買,沒錢買,你的設備就不具有操作可能,你的設備信息以及生產能力在網路上就被淘汰出局,所以德國的系統是好死了西門子一類的企業,能夠帶動的,只能是那些買得起的企業才能參與到工業4.0的遊戲圈。

而中國沈機的開源系統,極具兼容性,也即是說,系統是開放的,只要你有設備,都可以使用,那麼後果就是所有的加工設備都可以進入網路,都可以被客戶搜索到,參與的製造設備越多,然後客戶的選擇範圍就更大,全社會的製造規模就越大!

這種理念上的差別,其實就是體制的差別。

資本主義體制注重的是企業個體賺錢,謀取暴力,所以貧富懸殊越來越大;

中國社會主義注重的是整個社會效益,即便有貧富懸殊,但也不是根本的,社會發展動力是源源不斷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