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出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交流一下如何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

我們在歌唱中如果聲音缺少共鳴,聲音單薄無力、缺少色彩。這就是聲音在號管里得到了共鳴的結果。 歌唱的共鳴,是指在歌唱發聲時,氣息衝擊聲帶振動產生的音波,通過聲帶附近的肌肉、軟骨和空氣的傳遞,使口、頭、胸等腔體里的空氣產生共振的現象。

聲帶振動所發出的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聲音,經過共鳴使用后,可以變得響亮宏大優美動聽,有穿透力,更遠更廣。共鳴可以改善音量的擴大、音色的改善和聲音的傳播,所以歌唱總必須要運用這些共鳴

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較好的共鳴,首先要注意各種分發聲器官的協調配合。怎樣才能使各部分發聲器官協調配合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鳴方法:

Advertisements

頭腔共鳴的要求: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音在口蓋硬齶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移動一些,把軟齶放下來,像是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同時軟齶和小舌也隨之上抬,大舌根下放一些的感覺,這樣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聲波便由上齶骨傳遞到鼻腔及鼻腔上部的諸竇里,並回蕩在這些腔體中,使整個頭腔共鳴比較豐滿。

但要注意一點,不能把聲音直接從鼻腔里送出來。頭腔共鳴可以使聲音產生明亮色彩,有穿透力。聲音在鼻腔及其上部的諸竇里形成的頭腔共鳴是高泛音的共振,使聲音具有豐富的泛音色彩和高位置,音色透明。同時聲波共振遠離喉頭,聲帶,也就減少了喉部的負擔和用力,使演唱的功能持久。

有人認為胸腔共鳴只是在低聲區的時候使用,其實高、中、低每個聲區都需要胸腔共鳴,只不過運用的成分多少不一樣。聲音沒有胸腔的共鳴,必定是單薄尖銳,僵硬緊張的。

Advertisements

胸腔共鳴要求是咽喉腔作半打哈欠狀態發聲,口腔共鳴在硬齶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動到下牙背上(上胸還有一點下塌的感覺),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經過管傳遞到整個胸腔而產生共鳴,好像是聲音在胸腔里產生。但是不能一味追求聲音下壓,過分追求胸腔共鳴,會導致咽喉肌肉緊張壓迫喉頭,產生喉音。共鳴器官要放鬆,聲音也會是鬆弛的,使氣息也會自然的流動起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