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膚病之甲真菌病的治療

一、定義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舊稱甲癬)指由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非皮膚癬菌性黴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變。其中由皮膚癬菌所致的病變稱為甲癬。

二、發病機制與發病因素

皮膚癬菌具有親角質性,是甲真菌病的主要致病真菌。足癬患者容易繼發甲真菌病,且與趾甲外傷有一定的關係。病甲中酵母菌的分離率與環境的溫濕度、感染部位以及性別等因素密切相關。指甲的酵母菌感染比趾甲更為常見,尤其在家庭婦女中,因雙手經常浸泡在水中,故容易出現酵母菌感染。黴菌在甲真菌病中的致病機制尚待進一步探討。

三、臨床表現

根據甲真菌病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以下五型:①淺表白斑型:甲板表面出現小白斑點,逐漸擴大,致甲板變脆、變鬆軟、下陷。②遠端側緣甲下型:損害先從甲遊離緣和側緣開始,使甲板出現小凹坑或甲橫溝,逐漸發展致甲板變脆,易碎,增厚,呈黃褐色。甲下碎屑堆積常使甲變空、翹起,與甲床分離,甲板凹凸不平,粗糙無光澤。③近端甲下型:損害先從甲板近端開始,出現甲板凹陷、萎縮、變色,可有甲床角化。④甲板內型:甲板受累,變色,無明顯增厚或萎縮。⑤全甲損毀型:全甲受累,甲板增厚或萎縮,變色,缺損。

Advertisements

四、診斷標準

①典型的臨床表現;②真菌鏡檢陽性和(或)真菌培養陽性;③病甲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真菌成分。具①②③條或①②條或②③條均可確診為某某菌性甲真菌病。若具①③條或①條和鏡檢陽性則診斷為甲真菌病,但未確定致病菌。甲真菌病應與其他甲病相鑒別,如銀屑病、濕疹、扁平苔蘚等引起的甲改變以及甲營養不良症等。

五、治療

1.系統治療:依據伊曲康唑的葯代動力學特徵和抗菌譜廣、患者依從性好、療效高及安全的特點,無論是皮膚癬菌還是酵母菌和(或)非皮膚癬菌性黴菌引起的臨床各型的甲真菌病,均可用該葯治療。分為①間歇衝擊療法:每天2次.每次0.2 g,餐時或飯後即服(最好用菜湯送服),服藥7天,停葯2l天為1個療程,指甲真菌病2—3個療程,趾甲真菌病3~4個療程。此療法已被臨床認可並廣泛應用,療效較理想,安全性高。②連續療法:每天0.2 g,連續服藥2~4個月。特比萘芬同樣是一種高效安全的廣譜抗真菌藥物,尤其對皮膚癬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特別適用於由皮膚癬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其療效肯定,複發率低,安全性好,得到充分認可。用法:每天0.25 g,指甲真菌病6~9周。趾甲真菌病9~12周。

Advertisements

以上藥物均需在肝功能正常時服用,建議必要時在治療前和(或)治療中監測肝功能,也應注意藥物問相互作用的問題。

2.局部治療:口服藥的同時可聯合外用藥以提高療效。口服藥有禁忌的患者,或者遠端側緣甲下型的病甲面積小於全甲的1/3或淺表白斑犁可單用外用藥治療。常用藥物有5%阿莫羅芬甲搽劑和8%環吡酮胺甲搽劑。

3.除去病甲:若病甲顯著增厚(>3 mm),在口服藥和(或)外用藥的同時,可採用手術拔甲或40%尿素軟膏包封除甲。注意除去病甲後市即削平修理甲床,以便長出外形美觀的新甲;若有甲母質損傷應慎用手術拔甲,以免加重損傷。若僅有1個指(趾)甲真菌病,而身體其他部位無真菌感染,可除去病甲后堅持外用藥治療,也可達痊癒。

4.堅持基本療法與個體化相結合:在下列情況下應適當延長療程:合併甲溝炎及甲母質損傷;甲生長速度慢(指甲<4 mm/月,趾甲<2 mm/月);近端甲下型、全甲損毀型病甲顯著增厚形成真菌瘤者;伴有糖尿病者;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時治療併發的全身性和(或)局部性疾病。

六、療效判定

1.療效判定時間:指甲真菌病停葯后6個月,趾甲真菌病停葯后9個月。

2.療效標準:痊癒為病甲消除90%以上,真菌清除;顯效為病甲消除50%~90%,真菌清除;有效為病甲清除25%一50%,真菌未清除;無效為病甲清除25%以下,真菌未清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