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多重人格症候群

首先聲明,這不是一部適合多人觀賞的大眾娛樂片。其次,本片適合獨自靜靜欣賞並且反覆斟酌。最後鑒定,這是一部牛片。

本片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懸疑的劇情和緊張的氣氛,最重要的是,本片不是一部簡單的殺人遊戲的驚悚片,而是一部地地道道討論人格分裂的片子。本片在結構處理上與04年的《機械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詳見《《機械師》:非典型性記憶碎片》),當然還不要忘了那部驚世駭俗的《搏擊俱樂部》。這是一部邏輯性很強的片子,而且片中線索和暗喻眾多,一不小心就會漏掉什麼,狐狸在看完影片后第一件事就是返回去看開頭.......

片子不作評論,在這裡只濾清一下片子複雜的結構:

片子的主人公實際上就是那個沒露幾面的肥豬神經病Malcom,因殺了6個人而面臨死刑,他的心理醫生分析了他的動機。此君在童年遭遇強烈的精神創傷,從而造成了精神分裂而產生了多重人格,叫做多重人格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並由此產生出11個性格各異的分裂人格。這11個人格分別是前警察兼司機Ed、假警察Eodes、囚犯、motel冒牌經理Larry、從良妓女Paris、小孩Timmy與他的母親和繼父、一對情侶、一個女明星。他們都被困於神經病Malcom幻想的精神世界里:一個與世隔絕的Motel(汽車旅店)。而這幾種人格中有一個強勢人格,他的人格要求統一,所以不斷的殺掉其他的人格,從而達到減少人格數量的目的。由於幻覺的驅使使Malcom在現實中殺了6個人,也對應了在Motel中最先被殺的6個人格。4年前Malcom殺的六個人,就是他腦內一個非常強勢的人格同其他人格火拚並消滅他們的結果,這個人格每在腦內消滅另外一個人格,他的軀體就會相應殺害一個無辜的在場者,而他大腦裡頭所能夠記住的只是他自己所殺的人格的化身,而不是自己的軀體所進行的謀殺行為。片中屍體的消失則代表那種人格最終消亡。而作為一直阻礙其殺人的一個人格Ed,在心理醫生的誘導下逐漸成為強勢人格,最後Ed和假警察Eodes同歸於盡,而他們一直認為那個Eodes是以前的兇手,心理醫生以為促使他殺人的那個人格已經死了,最後只留下了Paris的性格。但其實在他的思維中,真正邪惡的人格是那個小孩Timmy,他在一次爆炸中失蹤,大家都以為他早已死亡,但是他才是那個殺掉所有人格的罪魁禍首。當最後Timmy有主導地位時,Malcom又開始殺人了......

其實,狐狸認為,這應該是心理醫生的一點忽略,因為那個小孩Timmy是他的人格隱藏較深的一個,因為片中曾經告訴我們,小孩從未說過話。這一點比較直接的反映使Malcom因童年遭遇而產生心理才是罪魁禍首,因為他曾經遭到遺棄。其實孩子作為最後的隱藏人格,更映射他童年時期的遭遇,而死掉的人格同時也代表Malcom因童年童年創傷產生的陰暗面:殺死繼父表明其童年深受其害,殺死女明星是殺死虛榮,殺死那對情人是殺死濫交嫖妓,殺死假冒牌經理Larry是殺死貪慾賭博,最後殺死妓女可能暗示他對他妓女母親的恨意......

片中有很多地方在暗示場景的虛幻:Ed的車上有一本書的特寫是讓-保羅·薩特的《存在與虛無》;片中11個人的生日都是5月10日,也就是Malcom的生日;那個在冰箱里的正真motel經理,就代表著現實生活中真正死掉的人,別忘了他與冒牌經理同名,也叫Larry......本片沒有什麼大牌明星助陣,倒是眼熟的很多:除了John Cusack和已發福的Ray Liotta,還有《婚禮傲客》中的Amanda Peet,《荒野大飈客》里的變態巡警John C. McGinley(此人與John Cusack是現實生活中的好友),《蜘蛛俠2》里的章魚博士Alfred Molina,還有《星河艦隊》里的「老尖」Jake Busey,那個飾演Malcom的胖子就是《海上鋼琴師》里的MAX。《致命ID》的導演是年輕有為的James Mangold,看看他的導演年表嚇我一跳:從《禁錮的女孩》、《越空情緣》到《勇往直前》和《決鬥猶馬鎮》,部部佳作。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