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英文修辭(二)

我現在都還記得,當初學「通感」這個手法的時候,朱自清那篇《荷塘月色》帶給我們的絲絲香甜。(我這句話本身也是個「通感」-文章本是讀的,屬視覺的,而香甜卻是味覺和嗅覺的領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很顯然,作者在文中將屬嗅覺的「清香」,通感到屬聽覺的「歌聲」中去了。

通感,即是「共通的感受「,或是」七竅相通的感受」,英文叫synesthesia。我們仍然沿襲上文的剖析方法,從詞根入手來分析這個詞:Syn,是「一起的、相似的、相像的」意思,esthesia是指sensation,即「感覺」。有了詞根這個利器,一些看上去很長、很沒有規律的單詞,都顯出他們的「本尊」了。英語民族和漢族的祖先都曾經發現,用一竅之感受去暗度另一竅的陳倉能提升文采,使描述更加傳神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Advertisements

我們再舉幾個英文通感的例子:

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 (音樂也是可以品嘗的)

Sour smell(氣味可以是酸的)

Noisy color (顏色混雜,給人的感覺是鬧成一團)

Soft music (音樂可以是軟的)

「通感」不僅僅應用在修辭、文學中,人們發現,把握感官之間的密切聯繫,可以有助於我們記憶;另外,在繪畫、心理學等領域,通感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本頭條號與微信公眾號同號,更多內容,敬請關注。

修辭學中另一個容易辨認的手法是「擬人」(personification)。簡單地說,擬人就是把有生命的事物灌注到無生命的事物中,使之具有生命的表徵:

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ime.

Advertisements

Lies have short legs.

不光是名詞,屬於有生命體的動詞,也可以被遷移到無生命體中:

Her eyes danced with great vivacity.

有了擬人的功能,原本乾癟的表達,瞬間被提升:

lSlang is a language that takes off coat, spits on its hands, and goes to work.

lA cruel story runs on wheels, and every hands oils the wheels as the run.

lA smile is a crooked line that puts everything straight.

有了這樣的描寫,我們再來看slang, cruel story和smile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全新的感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