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隱藏深,黃元御傳人妙劑治此病!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一種較嚴重的心肺疾病,現如今,本病已慢慢發展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中醫學認為,肺源性心臟病系脾濕肝鬱、膽胃上逆、肺失降斂、心陽浮動、宗氣不固所致。該如何治療本病呢?但看黃元御第五代傳人麻瑞亭如何妙用中醫治此病!

【脈證機理】平人中氣健旺,肝脾溫升,肺胃清降,膽火蟄藏,心腎交泰,所以肺源性心臟病弗作。

脾家濕旺之人,肝脾郁陷,膽胃上逆,礙肺之降路,致使肺氣上逆,而作咳嗽。肺為華蓋,官居相傅,而主治節,與心君同居上焦,為心之宅。咳嗽日久不愈,致使肺虛,其氣虛逆而不斂,心陽因而浮動,宗氣不固,而作心悸,是病肺源性心臟病。

膽胃上逆,肺不降斂,故症見咳喘氣短,胸悶痰多,咳逆倚息不得卧,胸脅支滿,乾嘔納少。心陽浮動,不能下交於腎,故症見心慌悸動不安,當臍跳動。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虛不能行血,故而面色蒼白不澤;血瘀脈絡,故症見口唇、兩顴紫暗。久病脾濕腎寒,肝木郁陷,疏泄不利,致水濕泛溢,故症見肢體浮腫,顏面尤甚。水濕停聚,故而下肢腫脹,甚則腹水。肺為水之上源,久病肺虛,不能化氣為水,故而小便不利。君相二火,不能下潛以溫腎,腎家虛寒,不能納氣,故症見氣虛喘促,呼多吸少,動則喘息汗出,精神不振。

Advertisements

宗氣不固,虛陽不斂,故脈現細濡,寸關大,出疾入遲,舌苔白黏膩。病久而作腹水者,陰凝氣結,則脈現沉細,寸關大,舌苔白膩。

【治則】健脾滲濕,平膽疏肝,清肺理氣,降逆安神。

【方葯】茯苓12g,澤瀉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制首烏12g,廣橘紅9g,炒杏仁9g,法半夏9g,廣鬱金9g,澤蘭30g,柏子仁9g,北沙參12g,砂仁6g。水煎溫服。

【方解】茯苓、澤瀉健脾滲濕;炒杭芍、粉丹皮、制首烏平膽疏肝;北沙參、廣橘紅、炒杏仁、廣鬱金、法半夏清肺理氣,寬胸降逆;澤蘭通經化瘀,利水消脹;柏子仁養心安神;砂仁暖脾行瘀。

【加減】胸盈喘劇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蔞9~12g,寬胸利痰止喘。胸悶脹者,去廣橘紅,加鵝枳實6~9g,利氣寬胸。咳痰帶血者,加白茅根15g,山萸肉12~15g,斂肺止血。胸脅作痛者,加延胡索9g,行瘀止痛。瘀血肝大者,加丹參15g,澤蘭葉30g,化瘀利尿消脹。腹水鼓脹者,加漢防己9g,利水消脹。

Advertisements

實喘不得卧、大便不利者,酌加芒硝9g,通便以止喘。吐血量多者,加藕節60g,斂肺止血。腹脹不消者,增澤蘭為30g,加漢防己12g,冬葵子9g,滑竅利尿消脹。咳嗽劇者,加川貝母9g,清肺理氣止咳。心下悸動者,加石菖蒲9g,祛痰行瘀止悸。中下寒濕、腹水嚴重者,改砂仁為草蔻仁9g,溫暖中下,行瘀消脹。

【忌宜】忌煙、酒、辛辣之品,以營養價值高之飲食為宜。

【按語】肺源性心臟病多由肺氣腫等慢性肺部疾患遷延不愈,久而累及心臟而成,屬中醫學「咳喘」、「痰飲」、「心悸」、「水腫」等範疇。

本病病機主要為脾家濕旺,致使肝脾郁陷,膽胃上逆,心肺無路潛降,虛陽上浮,宗氣不固,陰乘陽位,故治療重在削陰潛陽,健脾滲濕,以復中土之運轉,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濕去而氣平,可漸而向愈。後期中氣虛敗,肝臟瘀血硬化,肝大平臍,腹水嚴重者,不易挽救。所以然者,中氣虛敗,致使清陽不升而神敗,濁陰不降而精竭,陰陽不能順接,瀕於離決,故而難治。麻黃辛散,本病禁用;用則肺氣更逆,必衄血不止,致虛陽上飛,促其命期。咳喘劇者,用麻黃雖可使咳喘稍平,但後患無窮。

本文選自《麻瑞亭治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洽熙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揭秘:《黃帝內經》中蘊藏的健康長壽秘訣!

出門在外,鞋磨腳了怎麼辦?誰看誰受益喲!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