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殊方法有哪些

高壓氧治療。採用高壓氧加壓氧艙,面罩吸氧30分鐘(0.25毫帕),吸空氣10分鐘,每次治療2.5小時,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高壓氧艙治療通常無不良反應,但對伴有肌痛和不易出汗、病程長、體弱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療效較差。

中波電療法。中頻脈衝電療方法可採用干擾電流和正弦調製中頻電流。干擾電流療法有固定法、活動法、抽吸活動法與痛點阻斷等多種方法。每次治療10—20或30分鐘,15—20次為1個療程。治療時以有溫熱舒適感為度,身上不能帶有金屬物品和接觸其他導體,不要移動體位。當有不能忍受的過熱感覺或局部燒痛時,應及時告知醫生調整或停止治療,以免燒傷。

紅外線療法。紅外線治療每次15—30分鐘,每日1—2次,15—20次為1個療程,若無紅外線燈時,可用100—200瓦燈泡代替或頻譜治療儀治療。紅外線治療時不要移動體位和接觸燈具,感覺過熱時及時告訴醫生調整距離,以免燙傷。用浸濕的紗布遮蓋眼部,以防刺激引起發炎。治療出現頭暈、乏力和失眠時,應停止治療。

運動療法。運動療法即醫療體育,對關節炎尤其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主要是全身性與關節功能的鍛煉,主動或被動地運動,活動關節,以增加關節活動度,恢復與保持關節功能,預防和改善關節周圍肌肉,振奮精神,愁中求樂,增強心肺功能和耐力,增強體力與抗病能力。

氣功療法。氣功是我國歷史悠久的調息、健身的養身法,通過調息(呼吸)、調心(意念)和調身(姿勢)的三調方法,進行自我練功,以起扶正固本、溫經通絡、調暢氣血、固腎強脊、驅風散寒和健脾去濕的作用,即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增強機體代謝和免疫功能。

療養地療法。我國大多數療養院設有溫泉水療及多種物理康復治療,且環境幽美,對慢性及緩解和穩定期關節炎病人的關節功能及身體康復極為有利。有條件者,可每年去療養地住院治療3個月,連續3—5年。

心理療法。由於類風濕病人精神心理上存在種種變態和障礙,因此在康復醫療中,心理康復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治療部分。國內外臨床治療中的雙盲觀察證明,安慰劑可使30%左右的類風濕病人的癥狀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這就是精神心理因素髮揮的治療作用。心理治療是指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和實例去影響和改變病人的感受、認識、情緒、信念、態度、行為和心理變態,以減輕關節炎病人精神心理上對關節腫痛的痛苦。必須強調指出,類風濕病人在關節炎活動期(關節腫脹和疼痛),若不用任何抗風濕治療的情況下,最多只能忍痛3—5天。因此心理療法及物理療法等輔助治療必須在抗生素風濕抗炎鎮痛療法的基礎上進行,才能充分發揮調節免疫及輔助治療的作用和效果。

文化娛樂療法。鼓勵病人參加適合病人情況的文化娛樂活動,可消除病人精神壓抑情況,改善心理狀態和情緒,以利於關節機能和身心健康。文化娛樂活動可根據病人的接受心理,適當選擇聽音樂、唱歌、看戲等等。文娛活動要適量和適度,切不可引起「過喜傷心」,疲勞和關節腫痛加重。

飲食療法

(1)合理的飲食。原則是膳食應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維生素、中熱量和低鹽。少量多餐,少食刺激性的食物,盡量食用味佳、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以3:2:1為合適。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動植油脂肪比例以2:1為宜。以沙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和魚油(不是魚肝油)為佳。飲食中熱卡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10%、晚餐20%為合適。水分應根據病情和個體飲食習慣決定飲量。

(2)食物的選擇。應對飯菜選擇科學烹調,使其保留營養、味佳可口、增強食慾,以素食為主,飯後食用水果類(蘋果、葡萄等),飲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天然飲料為宜,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飲料少用。對含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葉酸和微量元素鋅、鎂、硒、鐵豐富的青菜、蘿蔔、豆芽、紫菜、洋蔥、海帶、木耳、乾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烏梅、香蕉以及含水楊酸的西紅柿、柑橘、黃瓜等,適量選食。

(3)應注意的飲食。飲食營養應注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限量,但不是忌食。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乾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免疫球蛋白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複發或惡化。例如小米每100克含色氨酸202毫克。

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少飲酒物和咖啡、茶等飲料,不吸煙,注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以加劇關節炎惡化。

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蛇、豆類製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以及上述富含高度脂肪的魚油及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等。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範疇,由於感受風、寒、濕、熱所致,故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疏通經絡為主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後期還應適當配伍補益正氣之劑。

中藥治療。驗方:乳香、沒藥、牛膝、杜仲、羌活、地龍、木瓜、党參、桂枝各15克,紅花、麻黃、各10克,當歸25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中成藥治療。雷公藤多甙為中草藥雷公藤提取物,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有報道治療12個月,有效率可達90%,療效優於目前常用藥物。為便於嚴格控制質量及使用劑量,現已研製出代號為T的單一有效成分,其治療作用更強。一般劑量20毫克,每日3次,服用6個月,或根據病情減半量維持。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對性腺有抑制作用,多與劑量有關,停葯后可逐漸恢復。此外,亦有骨骼風痛片等常用治療藥物。

針灸治療取穴。風池、手三里、曲池、外關、合谷、環跳、承扶、風市、崑崙、足三里、陽陵泉、太沖、陰陵泉等。方法: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