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賓虛》影評:外強中乾的空洞巨制

號稱投資額高達一億美元的史詩級巨作、改編自華萊士1887年的小說《賓虛:基督的故事》自本土上映伊始就慘遭票房口碑滑鐵盧,可想而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情形將是何等意料之中不抱希望了。雖未曾拜讀過小說原作,但從見縫插針的資料中可窺見其原作的水準是大受肯定和稱讚的,並且1959年版的電影更是被賦予經典、同時亦榮膺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桂冠。既然前有珠玉璀璨,俄羅斯導演提莫·曼可夫想要超越自是已無勝算,所以只能打著向經典致敬的旗號進行腦洞大開的翻拍和創新了。

但事實證明,提莫·曼可夫不僅沒有達到對經典致敬的誠意,反而弄巧成拙演繹了一場充當經典炮灰的東施效顰,徒留給觀眾瞠目結舌的狗血和忍俊不禁的笑柄,由此可想見此版《賓虛》的質量有多麼蒼白無力。其實作為一部宗教電影,根本沒有必要打著史詩般宏大的旗號來搏人的眼球,更何況影片所打造的場景諸如海戰、賽馬、隊列儀式等橋段壓根兒擔當不起史詩二字的分量,觀眾所關注和側目的永遠都是影片所傳遞出的思想縱深和精神內核,能被打動和銘記的東西也是這些,就比如《賓虛》所表達的思想就是博愛和寬恕,只不過這種表達的形式是由耶穌所示現,對於神秘而深邃的宗教,展示一些超自然的神力來救拔人世間的種種苦難使之獲得永恆的幸福和安樂也是一樁自然而然的常事,不應該大驚小怪,況且基督教中關於博愛、寬恕、仁慈、謙卑等教義本與人類自身的普世價值觀如出一轍、相輔相成、互不衝突的,按理說這類題材的電影拍好的話實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因為它對大眾能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影響也必然是深遠巨大、不可估量的。因為文化的力量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人接受。可惜的是,這部《賓虛》卻拍砸了。而對於展示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及寬恕仇恨、救拔病苦的神跡情節都在內地的引進版中被刪減掉了,所以對於結尾猶大的母親和妹妹能夠病癒並完好的歸來一幕便著實顯得生硬和突兀了。

Advertisements

忽略掉耶穌被刪減的戲份,我們所能看到的整個劇情仍是七零八碎、矯揉造作、前後不搭、穿鑿附會的。甚至提莫·曼可夫對故事框架的重點安放在了猶大和米撒拉之間是如何相愛相殺的,由此也極度弱化了整個故事的時代背景,使影片在初開場的半個時辰之內營造了齣戲連連的尷尬,尤其是影片中一干演員的服化顯得格外光鮮現代,讓我差點誤以為自己是在看一部劣質版舞台劇而非3D大電影。不過最讓人目瞪口呆的還是影片在表現猶大和米撒拉手足相殘的恩怨糾葛的力度上甚還不如國產戰爭片《鋼刀》,《鋼刀》的口碑雖然也差強人意,但至少在情感漸進變化上是做到水到渠成、巨細無遺的,不像《賓虛》這般突兀生硬和模糊不清。米撒拉因被收留自己的婆婆冷淡而負氣流浪從而參軍征戰從此名聲大赫,這樣的設置實在是太過幼稚,米撒拉又不是小肚臍腸的女人,怎麼婆婆給了點兒臉色就受不了想不通氣不過要離家出走了,如此心理脆弱的人怎麼可能在戰場上功勛卓著、揚威立萬呢?再說了,作為救命恩人一家的少主人受傷性命垂危(影片中文翻譯為「王子」,但筆者實在看不出來猶大一家哪裡有半點王子氣象),做母親的焉有不心急如焚之理?更何況,猶大也是因為米撒拉的「喝彩」才受得傷,冷言冷語幾句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何必小題大做、劍走江湖呢?除了兄弟情的表現力度詬病重重之外,猶大和艾斯特的愛情線索也是紕漏頗多,從故事中可以看出,艾斯特因為身份卑微不能嫁給猶大「王子」,只能被家族長者指定安排,自己也無力做主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婚姻和愛情是不由自主的,當然,人與人的身份等級也應是壁壘森嚴,不能輕易逾越,可是影片在這些展現時代特徵的重要元素上僅是蜻蜓點水、匆匆掠過、不求甚解,於是終於造就了這部或可真實的距今2500多年前的古羅馬帝國的曠遠傳奇的一隅變成了不倫不類的敗筆。

Advertisements

羅毅祥,1991年出生,現居四川省成都市。從小酷愛文學,一朝沉浸其中,便如痴如醉,不能自拔,為追尋文學夢想矢志不渝。踏上了孤獨的文學之旅。於是,廢寢忘食地閱讀,日日不間斷地勤奮寫作成為生活的主旋律。短短兩年時間已完成《流火》、《有女如荼》、《酷似江湖》、《朝歌》、《眾神笑》等五部小說,已上市。

另外:經典童話《狐狸的故事》、朝歌的兄弟篇《朝暾》以及懸疑劍俠小說《晴天望月傳》也已創作完畢。

更多精彩內容或交流敬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lyx-1991112

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2975636134/profile?is_all=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